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28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5.4%受访者感觉微信群干扰了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1:28
  • 签到天数: 23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4 13:4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10月14日05版)
    8 G' q" ]7 l% G8 T
    ) h4 x" {, s* `/ `

    * F. j" P3 J+ a7 p5 O9 y8 r+ P# d) G2 E4 D- z0 c
      漫画:李宏宇
      “五六十个群聊,哪天能全退了,世界就安静了……”看着朋友圈里朋友发的吐槽微信,在一家媒体工作的王新(化名)心有戚戚焉,立马回了一条评论:“我早就100多个了。”并配发了几个大哭的表情。
      与王新他们有类似烦恼的人并不是少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手机社交平台迅速普及,各种微信群的加入为人们联系亲朋好友、随时随地工作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炫富、晒娃、拉投票、谈工作、搞推销、做股票……微信群内各式各样的刷屏,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也让很多人不堪其扰。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感觉,微信群已经打扰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仅14.4%的受访者认为,微信群并没有占用太多的日常时间和精力。
    + A& B% x6 g; Z8 ^& S. f6 ~) X
      仅0.8%受访者没有加入过任何微信群
      在山东一家建筑集团工作的李娜,父母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城市建设,同学们各奔东西,从此天南海北,很难有机会见面。年纪大了,李娜的父母经常回忆起当年的大学时光,也常常念叨大学同学。父母换智能手机时,李娜教会了他们用微信。没想到,父母先通过电话号码联系上几个老同学,彼此加了微信,然后像滚雪球一样,很快联系到了二十几个大学同学,建了一个大学同学群。老同学们经常在群里叙旧聊天、分享照片,最近,还在北京搞了一次热热闹闹的毕业周年聚会。
      调查显示,只有0.8%的受访者没有加入过任何微信群,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加入了数量不等的微信群。其中,58.0%的受访者加入了10个以下的微信群,32.9%的受访者加入了11~20个微信群,6.4%的受访者加入了21~30个微信群,2.0%的受访者加入了30个以上微信群。
      受年龄影响,受访者加入微信群的数量有明显差异。70后和80后是入群数量相对较多的群体,分别有34.6%和37.1%的受访者加入了11~20个微信群,而在50后和00后群体中,这一比例仅有约10%。
      从微信群的主题来看,亲友同学群是受访者最常加入的微信群,有46.9%的受访者加入过此类微信群。兴趣爱好群和工作群也是加入人数比例较多的群,分别有21.5%和20.3%的受访者加入过。此外,还有8.9%的受访者加入过与育儿和教育相关的微信群。
      来自四川的吴莉今年29岁,在北京一家家政公司做小时工。她的微信里有十几个群,其中有三个群跟工作有关:一个清洗群,一个技能群,一个工作安排群。因为担心漏掉跟工作有关的信息,这三个群她每天必看,剩下的群,大多是四川老家的亲朋好友之间的群,虽然也时常提示有新的消息,但因为工作繁忙,吴莉经常顾不上看,但她并不担心耽误事,“反正如果有事情找我,他们肯定会@我的”。
    9 p9 |9 W! m2 I( a
      75.4%受访者感觉受到了微信群的打扰
      林峰在上海一家外企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他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学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张罗家长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很快,林峰就被这个班级群搞得苦不堪言。好几次,上班时间,每逢林峰正在陪客户、做PPT展示、开会等,调成震动模式的手机就启动轰炸模式,在兜里震个不停。完事后他匆匆打开微信,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孩子们上早操的照片或一个公告,几十位家长就开始在群里各种回复和讨论。一会儿工夫,就能有上百条消息:“收到”“老师辛苦啦”“孩子们真可爱”等。为了看一眼前面老师发的照片或公告,林峰得不停地向前翻。其他家长都回复那么积极,他也不得不跟着回复几条,“顺带给在我后面看的人增加点翻屏难度。”林峰苦笑着说。
      好在,班主任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没过几天,就宣布另行再建一个公告群,并一再强调,只能发公告,没事不许回复。
      调查发现,75.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感觉受到了微信群的打扰,其中,12.9%的受访者感觉这种打扰非常大,62.5%的受访者感觉稍微有一点打扰。仅3.0%的受访者表示,微信群完全没有打扰到自己。
      在一家线上旅行公司做企宣工作的王小珊觉得,各种和工作相关的微信群已经占用了太多的日常时间、精力,让她时常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在之前,虽然上班时间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工作强度很大,但下班总能缓口气。但自从公司开始倡导移动办公,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经常,晚上她正在家里辅导孩子做功课,工作群里领导就突然发言或者派活儿,有时实在疲惫睡得早,第二天早上一打开手机,工作群就亮着红点,点开进去,一堆“夜猫子”在头天晚上说了很多跟工作有关的事情,让她一大早顿觉心塞。
      不过,李娜并没有这种感觉。在她看来,和媒体、外贸进出口相关的行业,因为工作性质或者时差原因,可能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但她所在的建筑行业属于传统产业,工作都要围绕着工程项目转,项目施工一般不在夜间进行,所以所有的工作白天都在单位处理掉了,不需要利用微信群办公,也就不会受到这种不分昼夜的工作信息的干扰。
      调查发现,23.0%的受访者感觉,微信群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日常时间和精力,14.4%受访者持相反观点,62.6%的受访者感觉一般。

    4 p1 c7 p2 q! j
      微信群里搞推销最令人反感
      因为各种目的应运而生的微信群,就像一个个的小江湖,里面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炫富、秀恩爱、晒娃、拉票、转发鸡汤、搞推销……面对微信群里各式各样的刷屏,哪些内容最令人反感?
      调查发现,推销是受访者最反感的微信群内容,有60.6%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拉票(52.0%)、刷屏求关注(50.9%)、发诈骗信息(50.6%)等也都是反感比例过半的微信群内容。此外,炫富(40.5%)、晒娃(26.2%)、鸡汤(22.1%)和养生信息(12.7%)等内容也不同程度地令受访者反感。
      家在东北的张远春节去三亚度假时,看好那里的自然环境,买了一套度假房,售楼的姑娘将他拉入了一个业主群,里面都是邻居,大家在里面发发小区的绿化情况、施工进展,本来挺好的。
      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各路“神仙”纷纷登场。先是一个邻居每天贴出自己用易经预测的股市大盘走势,在群里指点股市江山,吸引了一批爱好炒股的邻居的注意。接着,另一个邻居开始为家里的亲戚评选“二级名护”(著名护士)拉票,并给出了复杂的投票流程:“打开,点名护投票-输入手机号-注册通行证-输入手机号-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输入短信验证码-手机注册-返回登录,登录成功即可投票。投×××,谢谢。”这位邻居还希望大家连投9天,并强调,虽然流程复杂了点,但这样大家的信息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原本温馨和谐的邻里微信群变了味,可张远还没办法退群。因为住得离三亚远,去一次困难,他还是希望通过这个群能随时了解小区的建设进展情况。
      调查发现,为减少微信群带来的困扰,只有13.7%的受访者会选择主动退群,更多的受访者则会选择相对更加柔和委婉的方式:42.4%的受访者会将群消息调成免打扰模式,25.4%的受访者会对这些消息视而不见,18.0%的受访者会定期删除信息。
      有意思的是,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处理微信群信息时也会选择不同方式。相较而言,女性的处理方式更加主动:相较男性(62.4%),女性(73.5%)会更愿意选择调成免打扰模式;相较女性(34.7%),男性(47.1%)更愿意选择对此视而不见的冷处理方式。
    8 I, W% }/ D7 r  z# A& R7 U2 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