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5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新闻来源:eeworld% |3 c5 S. a6 v( T! O
韩国媒体曾理直气壮地声称iPhone是“韩国手机”,因为韩国大厂生产iPhone最贵、最关键的零组件,而打不进核心产业链的台商,只能赚辛苦钱 苹果iPhone和iPad热销,进一步巩固了韩国在世界IT产业的位置。某种程度来说,iPhone是美国的胜利,也是韩国的胜利。8 o X% @$ }% [; c
韩国公司生产 iPhone上最贵的部分零组件,韩国《朝鲜日报》在iPhone 4发表后宣称,iPhone应该是“韩国手机”,因为包括屏幕、处理器、存储器、电池等主要零件均由韩厂提供。
+ Q6 R6 A% p3 ?5 X5 M: A, Y5 s' _. J
韩国包办苹果主力零组件
2 A3 i5 s( f4 o5 g8 L/ _) m% `" F
0 V4 j( x5 g; t9 o' t% [ W4 n4 U 在iPhone触控面板最里面,是一块高画质的视网膜显示器(Retina)。这种显示器主要在LG Display位于韩国龟尾的工厂生产。研究机构iSuppli估算,这块LCD屏幕是iPhone上最昂贵的零组件,iPhone 4上的LCD屏幕成本约为每个28.5美元。 苹果前执行长乔布斯(Steve Jobs)介绍新款iPhone 4时,盛赞LG的屏幕:“这种显示器可能是做梦也想不到。”从而使其声名大噪。
8 q2 ?( S! D X; ?7 a
/ E' X: [( |. C r' f 当初,乔布斯亲自选定LG的广视角技术(IPS)液晶屏幕,作为iPhone的标准配置。这是因为这种IPS屏幕和iPhone的触控面板贴合度最好,能达到最佳触控效果。此外,LG生产的IPS屏幕还具有省电、没有视差的优点,很符合苹果对iPhone设计的要求。 - R X# R, h4 q0 H2 h6 ?6 I D
- H; ]! @! |' ~) j/ D
在iPhone 4中,这种被称作Retina的显示器,以极其精细的画质,虏获了无数消费者的心。这块显示器极其细腻清晰——普通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分辨率仅为72 dpi,而iPhone 4的分辨率为计算机的3倍多。 ( j v6 e& V9 v
9 ?$ F% u' [& \! [
iPhone最贵零组件LCD屏幕由韩国LG生产、iPhone 4的A4芯片由韩国三星代工。苹果曾介绍iPhone 4的续航时间大幅提升,主要归功于三星电子生产的大容量电池,以及积层陶瓷电容器。iPhone 4所使用的快闪存储器芯片也来自三星电子;iPhone 4还使用由韩国中小企业生产的零件,包括压敏电阻器和软性电路板等组件。
7 Z: W2 @, `9 v! O5 W: U5 m" b6 Y" |3 S$ c$ P# J! p
2010年,仅三星一家公司,就提供苹果价值74.8亿美元的原材料,韩国成为苹果最重要的零组件采购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从韩国采购的零组件大部分是高附加价值、不易替代的组件。
4 {: m7 m3 H* m
( H2 L# t' H7 y& U$ s 曾经,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以追求大尺寸、高世代为趋势,三星、夏普、LG等液晶巨头,纷纷架设高世代液晶生产线。8代线、10代线,甚至12代线,越大似乎越代表厂商实力。但近几年在苹果手机、平板计算机大红之后,液晶显示器的竞争焦点已重回中小屏幕,并且中小屏幕相关的技术竞争也更为集中。
0 H4 B2 C6 s( ]
- Y& y, [; c: i5 [7 v. ]LG屏幕让乔布斯大夸赞 * w2 V& r: P" [! @' i- `9 d
* F% v, z4 t: c2 p/ V
为了确保韩国在显示技术方面的领先,韩国政府也积极参与这一行业。2010年5月,韩国政府宣布了为期5年的计划,将投资约185亿美元到下一代液晶显示器设备和元件厂商。
' {) {& n2 V" j+ O y/ H" m/ T7 b9 g( l1 ?6 v- N' W$ k
LG和三星在显示技术上的竞争一直很胶着。双方采用不同的技术,也各自培育了自己的阵营,这种竞争大大推动了韩国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 J* f" O' p# j7 ]! ?7 p
0 v3 x/ C* \# O% m+ U 在LG Display的产品陈列室里,有正在开发著的大量新型显示技术。在这里,LG处处希望将自己的产品,和采用不同技术规格的三星产品做比较,以凸显自己产品更好的特性。双方在中小尺寸显示器、3D电视等多方面较劲。 LCD面板大体分为VA(Vertical Alignment)和IPS(In-Plane Switching),而三星和LG Display各自固守着VA和IPS领域,培育自己的阵营。VA具有色彩鲜艳、明暗比高的优点,但有残影缺点,相对的IPS视角较广且无残影,但明暗比则较低。然而苹果引领的触控面板风潮,较能凸显IPS面板的优点,让三星的VA阵营多少有些失利。 % c5 d( X$ c8 q V
' {$ J6 D: f, q$ d
和苹果合作,为LG Display这样的厂商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苹果在2010年初发表iPad时,乔布斯对LG的IPS屏幕赞不绝口,使LG品牌形象大大提升,致使该公司收到来自各方的订单,产能常常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此LG Display数次扩充产能。在此之前,IPS技术一度在业内受到冷落,苹果带动的效应,重新唤起业界对IPS技术的兴趣;LG Display也藉助于苹果,一举奠定在此一领域的领导地位。
1 v1 V7 C. x6 L* e! G0 R ]9 e/ x1 e, L' c I
为确保面板的供应,苹果向LG Display支付了巨额订货预付款。外界分析,这笔预付款将会用来研发新技术,以及扩充产能,确保对苹果的供货。 5 T4 Y% H" ~; j) r( t
, S0 Z; s3 j0 l) Y b: B$ n+ a, _" \
三星和LG等大集团几乎生产着一切,从产业链最上游到最下游,高度垂直整合,为这些韩国企业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在苹果掀起的这场智能型手机风暴中,这种垂直整合的威力再度显现。 ]. d& s5 H( f5 T) k% ^* q% ^
! j' W/ P- v9 V1 [5 x 以三星为例,三星最大的优势在于囊括了研发、元件、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尤其是三星在整个IT产业的上游关键零组件上的布局,为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奠定有利地位。无论是快闪存储器、显示器、CPU还是电池,三星都拥有独立的核心技术。正因为三星在这些生产环节上有着领导地位,使三星能以最大幅度降低元件成本,达成规模效益。 # J5 r; _+ W* W" w
0 X/ } t, B* J* L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多数手机厂商仅仅是充当组装工厂,而三星实现了元件和研发、组装、销售的全部流程,无疑在整个产业链之中控制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 n7 e8 d. b3 y# G7 M
8 Q4 k( D5 e9 i+ H三星的垂直整合打趴对手 - U+ I( b8 @" ` d4 [8 X/ H# v
' _9 d5 f8 j9 Q- x% ?' P 2010年,三星总共对外投资了97亿美元,其中有18亿美元投在逻辑芯片和晶圆代工上。与此同时,三星宣布在美国德州的奥斯汀市投资36亿美元扩产,为苹果生产处理器。依靠韩国雄厚的财团支持,三星在一些重大产能投资上屡出大手笔,并对台积电这样的对手构成严重威胁。 ' M$ r) f- c: u; u4 ^" h, J
- S5 d, A& p2 j( m% I4 f
由于三星自己掌握了主要零组件,其手机、平板计算机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本优势。由于上下游高度集成,所以三星的产品无论规格、价钱、上市时间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因而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在笔记型计算机业务上,三星除了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外,包括笔电所需的面板、存储器、IC元件,一直到机壳、光驱等,几乎全部具备制造能力。 2 l, M9 P5 z; }" T
( X9 N' W0 G1 o" M4 C+ L3 K
位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在半导体、面板、电子元件上形成激烈竞争。随着iPhone和iPad引发电子产业革命,这种竞争关系再次放大。
! N. M( n# L0 n" I" q! g W5 K' C
$ f3 }3 _9 G/ k# U. t% H- r “仔细算算就会发现,搞了半天,大家吃的不是苹果,而是苹果皮榨出的果渣泥。”一位台湾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地评价了产业的现实。比起韩国,其它地区的苹果供应商,赚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iPhone中最贵的零组件——显示器和处理器,都是在韩国生产;而iPhone和iPad广泛使用的NAND快闪存储器芯片,三星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有全球市场四成左右的市占率。而苹果从三星采购的DRAM芯片,三星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控制世界50%左右的产能。 : _, Z1 r5 I) z" f7 p8 ?, I' u
: s: T' G8 s$ _4 ] 相比之下,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厂商,在这场战役中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只拿到iPhone和iPad中组装、电池、印刷电路板、连接器、被动元件等,利润较薄的非关键组件订单。这些领域几乎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利润与韩国厂商控制的关键零组件相去甚远。 7 s C' S6 N. u. `: \
% O8 G+ P& ^! v3 Y! U( G' D7 j 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比起三星这样的巨型韩国企业,台湾IT企业习惯将整个产业链切成支离破碎的小企业,每家企业专注做其中一个小环节,产业分工过细。这和三星的垂直整合是相反的两条道路,造成台湾的IT企业相互竞争过于激烈,企业利润微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