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前日,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微博)在上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两门课时,给他的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每位学生都去开微博,期末则参照粉丝数和转发量给成绩。3 s0 v% j( I; R
这个作业要求出来后,一些学生却因此紧张起来,觉得这限制学生使用网络的自由度,刻意追求粉丝数也达不到考核的目的。9 L( m7 S3 a- H( \% f5 D9 t+ m
* d8 }$ Y" a- L5 k6 H+ F 一份作业激起千层浪
* W* s C7 N# x9 D2 j! w/ f/ w1 a 孙海峰前日下午在自己微博透露说,“在今天的网络新闻和网络文化两门课上,我都要求同学们开通新浪微博,期末参照粉丝数和转发量给成绩。他表示,希望借此激活大家的新闻敏感和品牌意识,围观也需要专业精神。”此条微博的结尾还带上了“酷”的表情。
$ d+ @( o F0 E 孙海峰担任的“网络新闻编辑”和“网络文化”两门课程的教学,其中一门是必修课,另一门是选修课,两门课一共有80余名学生。当天在课堂上,孙海峰提出自己布置的作业要求时,还提出了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学生们的微博粉丝需要达到1000名。$ n3 }2 y1 M6 E/ c# w8 l/ w) b3 I
当时学生们的反应分为两种,属于“微博控”的学生非常淡定,但是平常不太沾微博的学生立马非常紧张,认为此任务太难完成,并且发出很多不同的意见。 4 K) q3 J( ~1 x2 ]8 n
" w' U/ h3 h! e8 e7 P) ?质疑:( f) K+ }9 Q. f& [1 k1 i( I( b
新闻教育为赚眼球?
0 A( O1 ~9 g+ r) w# O$ _) `5 ^- T 有学生觉得,其实大家使用网络都很普遍了,老师以作业的手法让学生开设微博,这样的微博也只是一个躯壳而已。如今水军充斥网络,微博粉丝数量和转发量完全可以靠花钱增加,这个考核没有意义。0 K) v4 ^0 e$ f! g) V. X
还有学生认为,纯粹靠转发量和粉丝数量评分有些武断,毕竟艳照、花边、谣言的传播速度比其他严肃的消息更快。此举是否让人认为吸引眼球就是新闻教育的唯一目的?“比如,对于一个美女来说,只要肯发暴**的照片,粉丝数很容易上去。” / ` H2 Y" t; R7 U" J
. P: I7 ]+ `9 {* T" l' h( G `
回应:
! @7 u, A/ _4 w2 y: S3 Q) H0 a( r& n 为唤醒学生关注身边事& d: P" y' ?' b5 Q
昨日孙海峰回应此事说,微博如今是媒体的前沿平台,新闻传播类的学生应该要善于利用这项工具。他表示,粉丝量和转发量并不是自己评分的唯一标准,微博当中所指的内容才是考核的根本标准,如果没有好内容,粉丝再多也不能得A,自己所希望的是学生可以去发一些具有围观效应又不失社会意义的微博,新闻传播类的学生不应该只成为围观者,应该成为引导围观的人。
2 D/ ^! O0 r' C! s 孙海峰说,如果把网络作为一种玩具,那么人人都可以玩。但是新闻传播类的学生有自己的专业,则需要将网络变成一种工具。对于1000粉丝的定量要求,孙海峰称,这是一种传播效果的体现,如果没有足够的粉丝,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在他看来,1000粉丝不是很难的目标,只要有心去经营微博,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粉丝数量比起微博内容的质量,始终只是一个形式。 4 W- p4 a3 f2 \4 _+ B% A7 c
* H& E' B# U0 Q' `" c- S" Y2 E
孙海峰其人
9 a* Z3 Y% U9 E: v o; S 孙海峰是个“微博控”,他今年在微博上干了件出名的事情,2月10日在微博上发布《垄断企业也有五毛党》,并亮出一份中石化《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这篇微博曝光了中石化让网络宣传员充当网民发表博文,为石油涨价造势的事实。一时间,中石化处于舆论风波,孙海峰也在微博上跟进此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