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 ^8 `2 F+ V; W
! W) X' h& L9 k
8 d! X; t! A, [" P8 y有朋友说这部片子看了八遍,一天得空,便上网点击观看。: ^/ Q- l. Q. ~, m: @) z& E
: `) t& v$ _1 }: u/ O' `; ?+ p: O; I% e: J5 Q: t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叙述中——真的是叙述,没有丝毫的起伏,就像看一个摄影师与他的照相馆平静的每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是再普通不过,可是这一回导演却把这些平凡的琐碎一件一件地串联起来,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你的“同类”情节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去品味个中的滋味。
, u' @6 d9 @/ h$ |3 j- z+ W9 O3 ]2 e7 d+ G8 p: a0 k; H b
: b" {9 ]) U) E7 m6 i9 ?第一次发笑是在男主角与家人吃西瓜时的场面,相互比谁的瓜子吐的远,一下两下三下,充满童趣。第二次是在男主角一本正经的回答别人:我是两个孩子的爸。
! \& a( i- B' U i7 ?0 l
5 D% Q! p# N% l* V* E5 w9 x: h. a8 ~
第一次感动是当他们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吃饭;第二次是在男主角教父亲怎么用遥控器,父亲的困惑加上他的热心到不耐,这是不是常发生在每个家庭的两代人的差异?第三次是他与好友喝的酩酊大醉时,他突然告诉朋友:我快要死了。朋友嗤之以鼻。换了谁都不会相信在那种状态下说出的话。旁白说:我只能把事实当谎话来讲——苦涩!
/ I% ~* d% }' b ^) b1 @- T; O. E! j6 H" _- w
% e n. P$ q: P% u3 o# T有两个细节不得不提。. F% q& Q9 ^2 M4 |- [# I6 l
2 c' K! t9 f9 Z) ]9 C* w7 `* A7 \- X" r F
第一个是他给一个三代同堂拍照,最后儿子让他给母亲拍一张单人照。但不久,老太太又来找他重拍。这次她穿了一身红色的礼服。像第一次拍一样,他请老太太把眼镜拿下,第一次老太太拒绝了说那是儿子买给她的。这话里透露出什么呢?但这次当他再次请她把眼镜拿下时,老太太服从了。镜头放大,画面里就是一个老太太安详地坐在那里,周身有淡淡的灯光,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微笑,加上红色礼服的衬托,给个一种幸福的感觉。而老太太整个的表情又似乎在诉说:一点劳累,操持一个家的劳累;一点嘱咐,嘱咐孩子们在她走后好好相处;一点依恋,对儿孙环绕膝下生活的依恋。0 m8 z& s' q6 _# n, i& Y; g
. c5 X( ^3 V" K/ I D: H
! _! R3 `" t U+ m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家里的外婆。" F* j" T- e: S
" s7 e& J, ~) ~! t( ]/ F
/ ?" Y" I+ T# b- N4 k
第二个细节是临终前男主角又回到了那个照相馆。向来他只是那个隐在镜头后的人,这回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坐在那个向来顾客坐的椅子上,先是沉思(或只是发呆),想着他的亲情、友情、爱情抑或是只是匆匆的顾主之情。然后他调好镜头,不习惯地移动身体,以寻得舒服而又自然的最佳坐姿。这是他自己暴露在镜头前局促?他紧张的扣上外衣的扣子,然后发觉不对劲,又把第一颗解开。没人通过镜头盯着他,可他是否出于职业习惯想到以后将会有无数的人通过这张遗照盯着他?他此时是否像那个老太太一样,想通过这张照片留住什么?人们对他的记忆吗?9 a3 g. l* t" I! n
6 w: x' B# y* r; i7 U1 l! g
2 c& A) D+ j7 `5 z) j
而爱情,淡的不着痕迹。这如他常挂在嘴边的微笑:温暖而又怡人,像迎面吹来的春风。过了,没痕迹——爱情的颜色迟早会褪色会模糊,只是我把你当成我一生里最深爱的人。最后的旁白说出他的爱情誓言。那时早已不是八月,而是一个飘雪的早晨,女主角再次出现在照相馆前。她是路过?来道别?来追忆?是为了最后的希望?或只是一种习惯?但突然她笑了,因为她看到那张他曾为她拍的照片如今被贴在窗口。像是在见证他们那若有似无但却实实发生过的爱情。他以另一种方式向她告白。
+ L6 J8 h( }' S1 w8 g T$ M
9 F& G: N; z( l' `9 `+ [' G! y' A
; E, `# A! C' S" e' ^2 v0 M6 K# h' p找一个充裕的时间,抱一份平静的心态,各位不妨去看看。如果时间不够多心情不够平静,我想你是看不到半小时就入睡了。必竟它平静的讲了两个多小时的故事,丝毫不比珍珠港三个小时的激烈。两者好比是白开水与烈酒。后者我看了三次,可是次次只看了半个小时,然后不了了之。
2 \- f# P9 t. i$ s7 c* i7 o% y8 h2 F. P/ K-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