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815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自考生到博士——我的十年人生思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52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6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经过的事情很多,但是又觉得远远不够,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是觉得把我的这十年经历写出来,既是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告诉自己该怎么走下去,也是和朋友们交流一下,我想朋友们会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对我的帮助会更大一点。
      
      一、我的高中
      
       所有的经历都要从我上高二开始,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口腔癌,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做过一次手术。手术后很成功,接着我的学习很有起色,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并以很好的成绩考取了我们全省闻名遐尔的重点中学。但是我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病又突然恶化,冬天就因为大出血去世了。如果说我有什么感到欣慰的,那就是我的勤奋和乖巧,给了我父亲三年的好心情,让他在恋恋不舍的离开他这个一砖一瓦构筑、倾尽心力呵护的四口之家的时候,看到了一点希望。
      
       每当我感到绝望和将近崩溃的时候,总是想到我父亲,想到自己是家庭将来几乎全部的希望所在,想到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还要对我父亲有所交代,就不敢有所懈怠,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走过每一道沟沟坎坎。
      
       生活骤然窘迫起来,我母亲从农村来到我们这个省会城市(还要感谢邓小平,因为我父亲的大学文凭,在他84年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下,只有高小文化的母亲才费劲周折将户口迁到了省城),工作问题却一直没有着落,一直在附近的家属委员会里打零工。成绩颇好的姐姐,在高考临近之际被迫退学,进入父亲所在的单位当了工人;其次是家里的开支,也依次缩减;而作为家里唯一男性的我,却被当成将来的希望所在,继续在求学路上前进。
      
       在我年纪小的时候,还不是很懂事,经常和要强的姐姐拌嘴,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考失利、工作和艰辛的自考经历,让我渐渐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和她们为我的前途命运的牺牲是何等的巨大,那是我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亲情债,因为母亲、姐姐都是在以自己的命运做赌注,如果我万一不成器或者不学无术,她们的心血都要付之东流。但是好在我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还算谨慎,还可以自己一己之力,为家里偿还点什么,以报答家人的恩情。
      
       接下来的高考却是出乎我和家人的意料,我的成绩莫名其妙的比本科分数线还差了4分。我引以自豪的数学、物理考得更是惨不忍睹:72分(满分120)、57分(满分100)。而我的两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110多分以上,最后一次是118分,位居全班第二。正式高考时,数学试卷我全部做完还有将近50分钟,并仔仔细细检查了两遍,我真是想不通,莫非真是老天的注意捉弄吗?
      
       在知道成绩之后,摆在家里的问题是:去读这个不情愿的专科,还是复读一年再拼他一把?这次我母亲没有鼓励我去读书,可能是和我一样对这个出乎意料的分数不太甘心。她还是尊重我的想法。并和我的班主任交换了意见,班主任同意在我原来的高中再复读一年。但是我的想法却和她们不一样了。
      
       1993年是公费上大学的最后一年,国家已经明文下发从1994年开始交费读书,一年就是2000元,加上各种花费一年也得4000多元,经济上的压力我不得不考虑;还有就是高三残酷的考试生涯会让每个人都记忆犹新,或多或少的我也有点解脱的快乐,实在不想再去体会一遍。尽管成绩不如意,但是毕竟有学上,还不至于流落街头混饭吃,在经过自己长考以后,我还是决定到我那所原本瞧不上的大学去上我不太满意的大专。这一次,妈妈和姐姐没有坚持反对,尽管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她们是多么的失落。
      
       很多人问我,你后不后悔当时的决定?我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时我当时感到最合适的决定,可能我坚持一年,将来的道路会更加平坦一些,会是另一付景象。也不会有这几年的弯路,有这么多的辛酸和艰苦。人生可能就是者几步的错过而改变。但是当时的我必须这么决定,回头看看,如果我选择另一条路,家庭就有可能耗尽所有的积蓄,变的家徒四壁,经不起任何变故,而不会象我现在这样游刃有余地读博士。
      
       如果有人向我征求关于上学和就业的看法,我要说得是,如果你还学有余力,家庭情况也很支持,我还是建议你去先读书深造,毕竟年轻时光如白驹过隙。除非是你本人已对读书深恶痛绝,或者自己本身是个极具领袖才能、可以独创一分事业,或者真的有一个好机会难舍难弃。因为将来的就业将会越来越看重教育背景,毕竟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作为用人单位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弊端不少,但是毕竟换一个层次就会换一个知识平台,自己的视野和知识架构都会有质的飞跃。这些往往不是个人的努力就能决定的,他还要依赖于外部的条件、环境。怎么才有这个机会进入这个条件和环境呢?目前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下,上学深造还是相对比较明朗的途径。
      
       我不是一个唯学历论者,但是我赞同“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对于我们这些既无后台又无钱财的普通平头百姓来讲,拥有一份说得过去的教育资源,会让我们有进一步谋求改变自我和家庭处境的可能和机会。
      
      二、我的大学和择业
      
       我的大学专业是机械工程(热加工),原本我并不感兴趣,因此说这两年是乏善可称的,第一年是新生,第二年就是毕业生了。如果说感到略有收获的话,那么就是四点:一是在大一就过了英语四级;二是四个学期四次奖学金一次也不落下;三是知道了大学是什么样子,使我对大学没有任何神秘感,为我后来重返校园做了心理上的铺垫;四是我系统的学习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为理工科深造打下了基础,这一点尤为重要。
      
       大一倏忽而过,转眼就是找工作的时候。我是班里签约最早的一个,正月十二去参加招聘会,花了四块买了两张门票。在东厅看看没有合适的单位,不是太烂就是不要专科生。便来到西厅,正巧有我市一家不错的家电单位在那儿。正巧他还算仁慈,可以接受专科毕业生。于是我当机立断签了协议。后来同学问起我来那家单位在什么地方,我才想起该怎么去报到,一时传为笑话。
      
       毕业前夕,作为毕业设计组的组长,和负责我们毕业设计的老师接触比较多,这位50多岁的女老师对我这个学生很欣赏。她一再鼓励我考研究生,希望我以后不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至今我都对她的鼓励铭记在心。时时刻刻的祝福她一路平安)。那时,考研究生的想法虽然还不明确,但是已经不时撞击我的大脑,并随着我的工作和学习的深入逐渐清晰起来。
      
       2005年7月,我的学生生活暂时告一段落,我20岁生日刚过,就走进了我签约的那家家电企业,开始了我的7年职业生涯。
      
       在我毕业的时候,和同学讨论留恋不留恋大学生活的话题时,我很干脆的回答,不留恋,因为这段大学生活太短暂,短暂到我还没有体会其中的快乐就毕业了。但是却不能说没有收获,而且收获回头想想还不少。人生的经历实际上还是应该丰富一些才好,就算是有些逆境也尽量让他来得早些,如果年轻时太过顺利,将来到了年纪大了,再去应付突如其来却又不得不应付的困难,从身心两个方面都是很严峻的考验。因此我觉得,如果你无法改变你的处境,就尽可能的改变自己,要么跳出来,脱离他;要么就去主宰他,使他为你所用。除此之外,别无他图。
      
      三、我的1995
      
       刚刚开始在社会上闯荡的我,对一切都是感到新鲜而又跃跃欲试的。在简短的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之后,我被分配到专用设备制修部门,和我的专业很对口。我在到部门报道的那一天就泡在车间里,脑子想的就是要好好施展一下自己的聪明和想法,干出点名堂来。后来分岗的时候,我初到的那个班组一直后悔没要到我这个学生。回想当时的情景,那时的自己的确很是幼稚,却又透着一股意气风发,后来我很愿意帮一把初入单位的学生,让他们少吃一些无谓的亏,少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多少也和自己在一开始的跌跌撞撞有点关系。
      
       接下来的车间见习是很劳累的,正巧赶上我们单位效益最好的年头,活也格外的多,大学生招了一二百,撒到车间个个岗位,和工人一样,不会被格外照顾。我当时分到了钳工班。说是钳工,倒不如说是全能工,几乎什么工位都要接触,虽然很苦很累,却也为我以后搞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作为20出头的小伙子,不服输的劲头还是有的,我至今记得当时抱着30多斤的砂轮机打磨焊缝的情景:一根焊管两条厚厚的焊缝,一米多长,都要用砂轮扫平。我和另一个老师傅搭伙,一干就是十多根。后来在集团安装设备的时候,曾经一天就消耗下料的切割片18片!年轻力壮是我当时唯一可以凭借的资本。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份,我就遇到了我今生不会忘记的姑娘。她是一个比我早到一年的专科生,并不漂亮,个子不高,甚至说很矮,是那种很普通的女孩。来自湖北,不是我们当地人,恰巧和我是一个班组。在我认识她的一瞬,我不会想到我在以后的时光里,会因为她而变的分分秒秒都那么令人怀念。甚至我当时还觉得:“这个小丫头怎么这么丑?”但是,后来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却因为阴差阳错而带给我无尽的惆怅和难过。
      
       随着我们一起上班、干活和聊天,我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有点不太一样的姑娘,虽然比我大一岁,但是娇娇小小的倒是象我的师妹。出于男子汉的一点自尊,我在搭伙干活都是尽量的照顾她,一开始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我是男的,应该是出力多一些,粗笨的车间工作本不该由这些金枝玉叶的女孩子来参与。但是有些工作是免不了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就要相互交流和相互体谅。慢慢的,我觉得她的细心和乖巧,让我乏味的车间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和动力。商量事情总会难得的一致和默契。我对她的感觉一天一天的在变化,如果哪天她没有出现,一天我都会感到魂不守舍,觉得毫无意义。
      
       但是,我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就是:她已经有男朋友了,而且,他们已经谈了好几年,关系也很稳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而我只是一个二十一二的毛头小伙。我的介入,一开始就注定没什么希望。没有姑娘会舍弃一个恋爱多年并且死心塌地的对自己好的男人,而去选择一个即使爱自己也要等上4、5年才能结婚的小伙子。
      
       我的见习期很短,三四个月以后就和他们94年进单位的大学生一起坐上了设计岗位,这也是拜班组的一直好评所赐。刚刚换了环境,还不等我想想该怎么处理我这段不该产生的感情的时候,设计任务又接踵而来:我接受的是一台五缸自动加工组合机床的设计任务。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颇具挑战性,毕竟这不同于一个概念上的提案,他是要实实在在的产品。好胜心和斗志立刻占据我的生活全部,我以百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去,因为我觉得,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到了。
      
       随着任务的推进,我慢慢发现,实际设计工作与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实在相差太大,很多原本很熟稔的理论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而用得着的,书本上则根本没什么介绍,一切必须从头熟悉和掌握。尤其是象机械这样依赖于实践经验的行业,理论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生产一线几乎很难发挥作用,因为在生产部门眼里,只有两点:干什么和怎么干。问题层出不穷,我意识到一开始的豪情万丈实在是幼稚可笑,现实逼迫着我必须铺下身子,一个一个的将脑子里的设想变成可以实现的实物,十足的学生气对于讲求实际的社会来说,百无一用。
      
       繁忙的工作让我暂时找到了被认同的成就感,虽然现在我想起那时的我就有点想笑。太幼稚了,很小一点事情就很容易满足,就像是小孩获得了几块糖果就会欢天喜地一样,认为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奋斗的价值所在。而现在的我已经消退了这种冲动,也越来越难以兴奋,即使是得到了很渴望的东西,高兴也只是一刹那,不会延续太久。
      
       我只是想说,当我们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大。
      
      四、感情的绝望
      
       我的设计项目在前期进展的很顺利,图纸出的很快,谨慎的性格对图纸设计工作很有帮助,因为只有细心备至的反复检查,才可以避免错误和事故出现。即便这样,帮手的协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那位姑娘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我的搭档,负责给我审图或者画些零件图之类的活。那一段时光是令人陶醉的,没有太多的干扰,也没有什么杂念。我只是觉得,每天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如果我早早进了办公室,我就会默默的看着窗户外的走廊,直到她娇小玲珑的身影出现,我才觉得,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在我的回忆中,那时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和煦,窗户外面的风吹动树叶哗哗作响都会格外的有意思,我感觉的到,如果生命中没有她,我会很不快乐,很伤心,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她了。甚至,我有一种要到她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冲动,我很想知道,生她养她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人说过,如果你爱她,你会喜欢她的家乡,喜欢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我彻彻底底的信了。
      
       在我思忖如何向她说明我的心意的时候,我最不愿接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和她男朋友订婚了,看着她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彷徨无计。接着,她们俩又在4月底登记注册,我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那是个令我心酸的5月份,我至今记得她去市里登记时穿的那身衣服。好几年过去了,当她偶尔指着她那身衣服让我猜猜买了多长时间的时候,我说那是1996年4月,她还很吃惊的夸我记性好,因为那正是她在登记之前买的。我摇摇头什么也没说,我怎么会忘记呢?那几乎是我最绝望的日子。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我认为无外乎两件事:一是国古话中提到的:“子欲养而亲不在”;第二件就是泰戈尔写的诗所描述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第一件遗憾,实在是天命所为,人力无可奈何。这第二件遗憾,却是我的性格使然。 我不否认,当时如果我不优柔寡断,也许不会象现在这么后悔。因此每每和比我年纪小、尚处单身的师弟妹们聊起来,我都极力主张他们要勇敢的说出来,爱了就是爱了,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一次。如果因为怯懦,因为顾虑而远离自己最心爱的人,人生又何其悲伤,又何其窝囊!
      
       在平静下来之后,我开始接受这个事实。让我放心的是,她的男朋友是个很好的人,成熟而且为人真挚热情,更难得的是,他对于她的感情专注热烈,死心塌地。时至今日,我仍然承认,如果我得到她,也不太可能超越他男朋友给她的感情,那是一种可以用忘我来形容的爱怜。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已经略有经济基础,小伙子干得很出色,相信他可以给她带来更幸福的生活。
      
       退一万步讲,我当时表白心迹又会怎么样呢?她会接受吗?一个事业还在缥缈之间的毛头小伙会赢得她的青睐吗?会让她相信我会给她一个光明的未来吗?当时我也没有很大的把握,说到家,自己对那时的自己也有些信心不足。在一切都无可挽回的时候,人还得要回到无奈的现实中来。
      
       生活还在一步一步的延伸,工作还在一步一步的推进,遇到的和猝不及防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上至领导下至班组每天都在催促我工作的进展。从没有体会到的压力我感到工作实在和大学期间的美好想象有着天壤之别,而我却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渐渐的我开始有些逃避压力,每天不再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而是盼着太阳赶紧落山,回家好好睡一觉。每次费劲口舌的和各个部门协调,一边一边的修改方案,奔波于车间和办公室之间的时候,我开始怀念大学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
      
       相信每一个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会有过这种体会。说他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也好,说他是心理迷茫期也好,我们都必须克服这种暂时的畏惧感,如果就此打住,躲进大学校园,再也不敢面对现实,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比同龄人晚成熟好几年。因为每个人不关情不情愿,他都要承担她应该担负的责任,做儿子的要赡养父母;做丈夫的要养家户口;做妻子的要生儿育女,等等。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逃避心理,扪心自问,你是否就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合格的父亲、合格的丈夫呢?我很多时候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因为我做的实在太少太少,远远不及家庭给我付出之万一。
      
       调试进入攻坚阶段,我的心上人却和她的未婚夫筹划婚礼事宜,见面的时候夜越来越少。我想想这样倒也好,免得看到她的身影更加难受。或许,时间可以渐渐转移我的注意力。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她的身影已经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每当我看到她用过的东西、驻足过的地方、留下的任何字迹,满眼里都是她的影子晃来晃去。每一件和她有关系的物品我都看着不一样,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气息。我痛苦,我无奈,但是,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了。
      
       我曾经幻想过,如果那一天她忽然说爱我,我会怎么样呢?如果那时她老了,满嘴没有一颗牙,背也驼了,满脸皱纹,和街上的老太太没什么两样,我会怎么样呢?我问自己,以为可以让自己解脱,但是我的答案都是:如果有那么一天,如果她还接受我,那我死了也值了。哪怕是她将来老的动也不动,骨瘦如柴,日薄西山,只要是她还选择我,就是有千山万水,我也会赶来守在她的身边,仔细端详她的身影,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会比这更让我感到幸福。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已经不属于我的了,永远不属于我的了。
       她和她的未婚夫离开省城回家结婚的那一天,我觉得生活已经毫无意义,我就象一副行尸走肉的躯壳,满目凄凉。下班的时候,浑身无力的躺在班车后座上,车窗外一片昏暗,看着阴沉的天空,光秃秃的山岭,还有路边瑟瑟抖动的枯草,我的泪水溢满眼眶。我扭着头努力不让别人看见。
      
       她和她的未婚夫现在在忙什么?或许是手忙脚乱、有说有笑的准备婚礼,或许是在温馨的灯光下,甜甜蜜蜜的准备晚饭。我想,那一刻路灯辉映下的我的脸一定很苍白,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肝肠寸断,什么是心如刀割!
      
       回到家里,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听,什么也不想吃,晚上我睡不着,打开日记,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写什么,脑子里只有一个数字特别清晰,那就是她们结婚大喜的日子,在脑子里绕来绕去,至今我也忘不掉。
      
       因此,我要告诉全天下的女孩子,如果有一个男孩有了为你死的信念,那么,他这辈子可能就爱这一次了,如果他得不到你,他这辈子也许再也不会象爱你那么投入的爱另一个女孩了,不是他不够真心,也不是他疲倦,那是因为他的热情已经在第一次对你的爱中消耗殆尽。真正的爱或许真的就只有一次。
      
       我承认,我自己在感情上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至今也是如此。虽然我是个相信努力和表现的人,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解决。
      
       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使我几乎反不过身来,尽管12月初设备调试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作上的重负可以暂时卸到一边,心理上的惆怅却丝毫没有减轻。她的婚假很快结束了,有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中,我仔仔细细的打量现在的她,似乎真的已经不太一样了,她右手无名指上晶莹剔透的戒指,明白无误的提醒着她的身份,告诉我再也不能有非分之想。
      
       她的结婚就像是一道坎,在之前我可能还有些幻想,存有一丝侥幸。但是现在我却丝毫也不能动这个念头了,毕竟我自己还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还不至于为了一己之冲动做出混帐事情来。我暗暗想,或许时间真的会冲淡一切的。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生
      
       我整个97年都是落寞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同学们都在忙着谈女朋友,而我一点这样的心思也没有。我无法逃脱她对我的影响,因此我放弃了寻找另一份感情的打算。既然感情颗粒无收,那么就只好在事业上略作追求吧。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已经对我单位本身的各各环节相当熟悉,也渐渐失去了新鲜感,人是不会满足的,如果一个环境待久了,就会失去动力,克服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没有谁可以规定自己发展的刀路,只有不断的尝试,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
      
       我在这期间尝试了很多,包括作些小买卖,倒卖一些首饰一类的东西,也曾经想过具体经营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代理业务,这样盲打盲撞了大半年。后来自己也觉得自己可能不是经商的材料。首先我是个不嗜烟酒的人,几乎是滴酒不沾,在我们这个北方城市,这几乎就决定在商场上的驰骋程度。再有就是我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无法改变,始终无法适应东跑西颠的不规律。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我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的原因,就是经商这个领域不适合我谨慎求稳的个性,虽然以后可能还会涉足经商之道,但是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那么,我到底适合干什么呢?
      
       最终,还是姐姐的一席话促使我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她说,我不知道你具体想做什么,但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不能就这么东一头、西一头的浪费无多的时间。她还尖锐的指出,我现在的毫无章法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让人看不到希望所在,这是最让家里人担心的事实。这次长谈让我非常警醒,我究竟能作什么、该做什么、目前可以做什么,实际上自己都一直很混沌、很模糊,如果说工作这两年给我什么教训的话,就是一个定位问题,自己在社会中应当是个什么角色,我们都必须在短暂的摇摆和摸索后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因此我在这里必须重点抨击一下我们高等教育的弊端,他们在教授了大量杂而不当的知识给我们青年学子的时候,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身、剖析自己的性格取向、合理规划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法,相比于美国在高中阶段就广泛应用的职业接触教育和社会角色实践活动,我们的高等教育落后太多,实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现在正在加强这一点,年轻一代还不至于拐了很多的弯还原地踏步。
      
       静静的思考一下自己的经历,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训,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还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我的这两年最起码告诉我一点:人生是需要规划的。如果没有合理的计划,一开始就有可能偏离自己的目标,就像螃蟹一样,眼睛盯着前方,身子却是横着走的,只会越走越远。我也需要自己的“五年计划”!
      
       就像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重工业开头一样,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应当选择属于自己的切入点,我仔细考虑了家庭和我个人的性格特点,决定还是以学业作为我的突破口,已经在我脑海里萦绕很久的考研梦又提到议事日程中来。但是和我上大学时不一样的是,我不想再选择材料热加工专业做考研目标,我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最起码感兴趣的专业,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那样的研究生不读也罢。但是脱离实际的去考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或者医学专业,也很不现实,当时的家庭条件也不会支持我的冒险,想来想去,我还是选择自己已经又一定基础、并且慢慢喜欢上了的机电专业吧!
      
       当时的情况却又不允许我直接考研,主要是自己的原因,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缺乏:很多基础课程根本没有接触过,还有就是我原来的高等数学已经不能满足继续深造的要求了。那么我又改怎么一步一步实现我的梦想呢?我想来想去,选择了一条相对比较艰苦的道路:自学考试。
      六、初战告捷
      
       作出这个决定是1997年的年底,我只所以青睐自考,看中的一个好处就是自考本身的灵活性,虽然比较艰苦,但是时间上的自由却可以让我自主的安排方方面面的事务。在决定之后,我马上去自考报名点买了全套的教材,一套教材800元,当时业可以借别人的教材用着,但是后来想,如果过不了,岂不是连这800块钱也对不住了,就全当是一个自我加压吧。
      
      教材买回来之后,距离考试还有4个多月,在报名的时候,我选了三门课:工程经济、造型艺术和哲学。倒不是有什么想法,主要是这三门相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科目来说更容易通过。时间已经很紧迫,我开始摆脱漫无目的的迷茫,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上来。
      
      这四个月的学习十分紧张,工作和学习之间开始产生种种的矛盾:白天固然是工作占去了大多数时间,但是总还会寻找到一些七零八碎的时间用来巩固知识。随时抱一本书看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让领导看到会很被动。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散碎时间段呢?我最后开始做学习卡片,在时间比较充沛的时候将每个知识点记下来,做成一张一张的卡片,塞到口袋里,一旦时间允许,就拿出来好好看看,后来证明这个方法十分有效。我的卡片业渐渐不仅局限于学习,一直到现在的研究、课题和日常杂事,我都随时用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随时提醒自己。
      
      4月份的第一次考试没有让我失望,我的三门成绩分别是71、71、85分。初战得胜顿时让我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同时也让我明白:我到底适合做什么,以及做什么会更能发挥我的优势。我感到,自己似乎对书本和深奥抽象的学术似乎更有缘分,每当别人面对这些枯燥的理论苦恼不堪的时候,我却总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我开始相信,这次我的选择也许是对的。

      七、再接再厉
      
       在上半年的三门顺利通过之后,我在1998年的下半年报了高等数学、控制理论两门课。当时只报考两门的原因是自己感到,这两门是后面所有课程的基础,如果这两门能够牢固掌握,后面的课程便可迎刃而解。与其冒险多报,不如集中精力,一次将这两门基础课彻底拿下。
      
       在这下半年,我的工作单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领导更迭,部门之间相互合并,原来的领导换成了后来主管部门的领导,国企惯看的钩心斗角再次上演,我们这些夹在中间这些技术人员就不免成了牺牲品,最后我也很荣幸的被下放到车间,没其名曰:再锻炼。不过我已经没有时间理会上层领导之间的争权夺利,我的眼里只有我当前的目标,一定要确保这两门顺利通过,因为这是我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步。
      
       这一段时间令我比较伤感的是,那位姑娘因为生孩子,在这段我最紧张的时间里,我不能看到她的身影。当时的我,已经丝毫没有半点奢望,只是在我眼里,已经容不下其他女孩,我只是希望能够每天看到她,心里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但是,我虽然可以主宰自己,但无法主宰别人。
      
       如果说我自己有什么还觉得可取的地方,我觉得那就是自己的自制力还算不错,即便是在很艰苦和很压抑的情况下,自己总会设法让自己尽可能的振作起来,不至于就这样沉沦下去。尽管自己当时不论从感情还是工作都处于低潮之中,但是自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且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该怎样去接近目标;尽管道路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我已经对将来的前景很有把握,这一点让我感到,一切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一种由内而外的信心,即可感染别人也可以感染自己。
      
       当我真正拿起这两门科目的时候,我才感觉到,我短短两年大专经历对我的确受益匪浅,首先是扎实的高等数学学习,使我在自考中不用再为大家头疼的数学概念问题而苦恼,只是略加巩固,系统地做一些题目,就很快恢复到大专阶段无往不利的状态;而控制理论是一门与高等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在吃掉高等数学之后,回头看看控制理论的内容,便感到豁然清晰起来。很多物理上的问题,在我的眼里,已经变成密布有序的网罗一样浮现在脑海里,彼此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切都不是死板不动的,而是活生生的彼此相依的知识网络。其实很多工科理论说到家都是数学问题,这一点到我攻读硕士阶段感觉尤为深刻。因此我提醒工科方面的考生,如果想进一步深造的话,不能对高等数学有丝毫的放弃,因为那是科学的基础。
      1998年10月份我的第二次考试同样没有令我失望,我的高数考了90分,而我的控制理论考了87分,我的基础和外围科目都已经顺利扫清,我的眼前瞬时明朗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攻下其余的六门课。
      
      八、只给自己一次机会
      
       98年就是在我忙忙碌碌的学习、考试中度过的。到了年底,我再次整理了自己这一年来的收获,想来想去就是这两分成绩单还略略让人满意,其余的都不值一提。摆在我面前的还有六门课程,我不想浪费时间来反复尝试一个事情,尤其是一年只有两次机会的自学考试,如果要节省时间,我就只能给自己一次机会,
      
      我在99年上半年有选了3门课程,之所以没有选满,主要的考虑是把工作、学习尽可能的协调起来。太过放肆的在单位看书备考,总是显得不怎么懂事,我是一个公私比较分明的人,虽然学习已经在生活中占了主角,我还是想统筹兼顾一下,选得课程太满,可能会或多或少的让我失去平衡的余地。
      
      自考的过程总是艰苦的,自我管理是我们这些边工作、边学习的自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前提。在这段时间里面,我的基本作息计划是这样的:
      
      1. 6:00起床,背十五分钟单词
      2. 6:15洗漱,赶班车
      3. 6:30~7:30在车上,回忆昨天学习的知识点和早晨背诵的单词
      4. 7:30吃早饭,抓紧时间看会书
      5. 12:00~13:00看一小时书本
      6. 16:40~17:40在班车上背单词,练听力,不过大部分时间都经不住疲劳呼呼大睡。
      7. 19:00~24:00学5个小时,制定好明天的计划后休息
      
      学习已经占满了所有的空余时间,看电视也成了奢侈的享受。在我们家勤恳效力了十几年的14寸黑白电视机很知趣的报废了,效果好的时候能够勉强收看到中央台,但是英俊的罗京却在屏幕上扭曲的不成人形,最后两根天线戛然而断,只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搭上去改善一下画面,大多数时间都默默无闻的竖在电视机旁边。好在家里没人看电视,这台老电视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99年4月的考试我是抱着充分的自信去的,同时也是抱着充分的自信出的考场,也是抱着充分的信心问的成绩,一切皆如所愿,顺利的拿下了3门,成绩也还都不错。比较凑巧的是,下半年恰恰有我剩下的3门课程,而且时间也不冲突,我不禁暗暗高兴,也许这就是天意?
      
      有了8门成绩作保,我的信心更足了,下半年的备考几乎是疯狂的,除了工作、睡觉就是学习,脑子就像是收音机一样,一门课程学一个段落,喀嚓一声拧过来学另一门课程,换脑就算是休息,实在累了就干脆朗诵英语,原来不擅口语的我,在后来的硕士班里倒成了口语的佼佼者,实在是意外之喜。
      
      我那时只有一个念头:说什么也要把最后3门彻底拿下,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
      
      最后的自考现在想起来还多少有一点悲壮色彩:
      
      考试的第二天,我们这座城市突然下起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秋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冰冷的秋风夹着雨点不停的钻进我单薄的衣服,攥着自行车把的双手不停的打战。当我来到考点的时候,大门还没有开,我们这些考生凄惨的站在雨里苦苦等待,我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哆嗦着拿出笔记温习着,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进去。进入考场后五分钟我还没有从寒冷中缓过劲来,冰凉的手怎么也写不好自己的姓名,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我再也不想考这狗日的自考了!
      最后一门的交卷铃声响过以后,我确信我可以通过了,尽管不知道成绩,但是有这个把握。得意忘形的我一出校门竟然走错了方向,骑了20分钟后忽然觉得街道有些陌生,这反而让我觉得很久没有欣赏的城市居然是那么美丽,那么恬静:
      
      马路上的落叶在雨水里飘摇着,路灯亮了,在水中散做无数的碎影,枯黄的树枝伸向明灭的天空。匆匆的行人低着头走着,小巷里面的排挡通亮,炊灶上喷着火,兹兹啦啦地勾引着食客的胃口,风已经渐渐弱了,雨也不再让我难捱,在我眼里,原来生活是这样美丽,上帝赐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苦和累,还有更多的欣喜等待我们慢慢欣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52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九、什么是方法?
      
      记得有人说过,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是关键的,而不在于它是不是谁提出和谁推崇的。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总是回避问题,却又在奢谈什么方法,我只能说他是个夸夸其谈的懦夫,如果他的理论被其他人以为准则,那就更加糟糕。想一想连他自己都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却要指点别人,还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可能吗?学习也是这样。
      
      我也曾经看过很多的方法论方面的书籍,那时就认为他们说得句句真理,现在我已经基本不怎么看这些书了,不是因为他们说得不对,而是因为我觉得事情总是在变化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把握自己,书本上的经验只是告诉我们一条可取的道路,但是如何去实践,我们还要依靠自己的判断。
      
      我在这里丝毫没有夸耀自己所谓学习经验的意思,只是想给大家提一点自己的看法,既不希望大家引以为准,因为你们和我的情况并不一样,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四海皆通。也不希望大家弃之如蔽履,因为我感觉自己似乎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
      
      1. 分解目标
      我在自考中感觉非常深刻的一点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分解,不论你是想掌握一门科目这样的小目标,还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赢得家资千万的实业计划,都是由一步一步的小目标积累而成的。没有什么人可以一次努力而毕功于一役。每个人的自信也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小的成功的基础之上的。
      
      2. 人永远都不要自欺欺人!
      如果说分解目标是第一步的话,那么制定计划则是我们必须做的第二步。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学习计划,但只有自己能够实现的计划才是真正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骗很多人,但是唯独不会骗自己,每次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真的是无地自容呢?我经常有这种感觉:原本可以完成的,没有完成;原本可以去做的,没有去做,怎么办?只有自己给自己打分,为自己做过的每件事情打分,批判自己,逼着自己去看自己,或许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说实话,我每次给自己打分都是很低的,因为我很软弱,怯懦,制定的任务没有钉是钉、铆是铆的完成,如果是条件的限制还倒罢了,但基本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我不能原谅自己,回头看看每天的学习计划的“得分”一栏里面,基本上都在50~70分之间,我觉得很公允,因为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3. 怎样才能记得住?
      
      我的记性不是很好,自己这一点很有体会,我妈妈从小就说我是“耳斜”,意思是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就冒了,但是对于自考这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试品种,记忆仍旧占了很大部分,恰恰不妙的是我自身的工作又要化去大量的时间,如何见缝插针的记忆已有的知识呢?
      在我规规矩矩的接收课堂教育的时候,我认为囫囵吞枣是错误的,但是现在不这样认为,我发现,囫囵吞枣有时候也是必须的,我们想要得到的是枣的营养,具体怎么吃法,并不重要。对于人来说,囫囵吞枣可能不行,但是对牛来说完全可以,因为它有四个胃,可以反刍慢慢消化,既然我没有时间集中学习,那么为什么不囫囵吞下半生不熟的知识,然后在零碎时间的时候慢慢消化呢?
      
      我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很有效果。我每次拿到一本新的教材,新的资料,首先规划能够在多长时间里面看完?每天大约多少页?第二遍复习大约在什么时间开始?在考试之前能看多少遍?一切计划在胸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吞书”,将资料和书籍做上密密麻麻的标签:今天要向前突进多少页?复习多少页?第一遍复习到了什么地方?第二遍复习到了什么地方?习题已经做了多少?诸如此类。
      
      囫囵吞枣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越往后越难咽,但是还要逼着自己咽,看不懂也要看,哪怕是第二遍看的时候眼熟就好。当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现,原来看的比较难的已经不算难了,难的只是一开始,克服畏难的头一个办法就是尽快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想办法。
      如果说囫囵吞枣是第一步,那么细嚼慢咽就是第二步。对我来说,细嚼慢咽只能在零碎时间和晚上几个小时解决。在第一遍的时候,我必须大量的做笔记卡片,戴在身上,揣在兜里,平时抱课本没条件,就翻出卡片温习温习,收获同样巨大,这种反刍式的学习方法,一直延续到我做博士,对于我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起到了很大帮助。
      
      
      当一个知识点一次一次被触及、被刷新、被复习的时候,整个知识体系就会慢慢的浮现出来、清晰起来。经过4、5遍以上的反复吞咽消化之后,即便合上书本,也能够大致的将知识点在脑海里面连贯性的理顺一遍,对于考试本身的准备来说,反而不太重要。我一般在考试前半个月才进入考前的准备,由于前期的准备比较充分,考前的预热就十分轻松,这种求战的心态,对于考试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总想蒙混过关的人,蒙一次可以,但是连蒙十几门课程却决无可能。
      
      4. 重视笔记
      
      很多人都在抱怨: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东西,到了考试都不会了呢?我也曾经有过这种疑惑,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原因在于:当我们认为会了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确切的掌握。
      
      每当我们看到一个貌似简单的题目的时候,我们最好问自己一句:他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已经掌握了每个环节了吗?如果我是老师,我能给学生讲解一下吗?如果我们扎扎实实的走一遍,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我们被自己的眼睛和直觉欺骗了,其中有很多个细节我们没有掌握,要想克服这种盲目自信的心理,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拿起笔来,一步一步细细的解答、细细的分析,当我们自信的说:我确实掌握了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掌握。

      怎么作笔记?
      
      笔记不是流水账,但是第一遍笔记一定会是流水账。
      
      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停留在“眼看”的层次,还有“心想”,心想难免有开小差的时候,那就:“笔记”,流水账的价值在于:让我们彻底的把心思集中到学习的东西上。这一遍笔记可能用处不大,但是却必不可少。
      
      流水账的深化。
      
      我们有了第一遍流水账,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甩开书本,利用这个流水账,提炼出来其中的知识脉络,进一步压缩,整理,我们就会发现,笔记越来越薄,但是知识却是越来越清晰扎实,我们的信心也就越来越足。
      
      扔掉笔记
      
      笔记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到了最后,我们一定要扔掉他,要把其中的东西如数储存在脑子里,灵活的运用,这样笔记的作用才算是充分发挥,也不枉你的一番苦心。
      
      笔记仅仅适用于考试吗?
      
      大多数人在不参加考试的时候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我已经形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而且在科研工作中深感受益非浅。我和准备去罗彻斯特大学的师兄交流的时候,也很有同感。
      
      
      我们在科研工作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做大量的计算,写很多程序、注释和文档。如果没有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积累数据的良好工作习惯,会对深一步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难。我看到很多师兄弟们在芜杂纷繁的数据、文献里面焦头烂额的寻找曾经熟悉的字句公式,或者望着陌生的几千行程序目瞪口呆。每当这时,我都深深感谢自考给我的基本的锻炼和技能,是自考重新的塑造了我的自信,走上这条道路,我从来都不会后悔。

      十、我谈自考
      
      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实现一半了,两年的时间也都耗在自考上,对于自考可谓即爱且恨。说爱自考,是因为我在学业上的成熟仰赖自考的锻炼;说恨自考,则是由于考试本身并没有太大用处,耗费了我两年的时光,却学习了一半没什么用处的陈旧知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自考可以把考生从大量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采用客观、灵活且实用的考核方式,我想自考将会更令人喜爱和尊重。
      
      虽然我是一个自考毕业生,但是我更羡慕那些在正规院校里面、接收全面教育的本科学生,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教育氛围往往自考生无法获得。我现在所在的院校,本科生就要学习撰写报告、搜集论文、享受很多自考生不能奢望的试验条件,而我到了硕士阶段才正式开始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但是我还是为我的自考生经历而感到自豪,吃苦不是我们所想要的,但是人人都逃避不了,除了那些天生幸运的宠儿,但是这些宠儿真的就像大众眼里看到的那么幸福吗?我觉得也不一定,说不定他们还有他们的苦恼和不幸,只是我们不得而知罢了。因此,我不再艳羡别人的幸运。
      
      对于自考生,我想说我们并不缺少太多,学习是终生的体验,不会是一蹴而就,也不会因为一时落后而步步落后。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只盯着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而愤怒,而是要低下头来,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走,如果走不过去,我们就爬过去,如果实在爬不过去,我们就稍事休息,看看这道坎是不是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能力极限:如果是,我们就承认现实,另外选择合适的道路;如果只是一时之困,我们就要再次积蓄力量,争取下一次一举成功。
      
      科班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不觉的,但是很多朋友却是想当然的这么认为。我有时很诧异看上去很成熟的人也会理直气壮的以出身论英雄,也许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人的惰性和自负:惰性使得一个人懒于思考;自负使人不屑于思考。我无力也没有时间和他们争辩什么,但是在渐渐开始重视表现的社会,这种惰性和自负必将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扩大到社会,那也必将是社会的悲剧,而这种观念性的悲剧,现在似乎越来越普遍,我不由得感到担心。
      
      我不是一个自考崇拜者,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人人都能够很容易的接触到高等教育,社会选拔的起点又重新统一起来,让大家站到一个起跑线上来,我觉得,自考也就真的可以消亡了。虽然我翻过了这道墙,但是我希望更多的求知者可以从大门进入到知识的殿堂。
      
      十一、我等了一年
      
      当我的自学考试基本结束的时候,我的考研计划也就自然的进入了议事日程。一直没时间考虑的深造打算,现在有了比较完全的实现条件,我得好好规划一下,对于家人,我不想让我的事情严重影响她们的情绪和生活。
      
      在短暂的休整过后,我分析了我自己的学习情况、工作和家庭,下一步该怎么做逐渐的清晰起来,我决定等一年,等到了2001年再准备考研。
      
      首先是我的家庭情况,经过父亲去世的变故,家庭着实过了几年艰苦日子。操劳的妈妈97年底因为蛛网膜囊肿做了开颅手术,妈妈的身体变成了全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一直到现在,每次想起妈妈推进手术室的刹那,我就止不住的后怕,整个身心都不由得战栗。我至今记得妈妈为了多挣几个钱、三伏天给人拉煤球的情景,妈妈伏着身子拖着沉重的地板车的样子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每次想起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痛心疾首,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让妈妈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已经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为他尽孝的机会,我不想妈妈再有什么不测,没有了亲人,我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每次决定,都把家人的情况首先考虑在内,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完完全全的属于家庭,属于生我养我的亲人。世界很大,但是对我来说,她们就是我的全部。如果不是因为她们,我看不到任何努力的方向。
      
      上学在中国确实是个高消费,虽然家底好转,至少三年的在校费用,足以让我踌躇,我想,再挣一年钱,哪怕是不多的钱,也许家庭的压力会更低一些。
      
      其次是我自己的准备,虽然我有把握经过一年的准备可以在2000底进入良好的考验状态,也有足够的把握过线,但是有足够的把握取得高分吗?我不敢说,如果到时候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放弃了不甘心,毕竟花了很大心血,学了不理想的专业只能是人生的遗憾。而且考研不可能完全瞒的过单位,如果不能一击必中,那么以后再考,势必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和心理压力,我不想太过冒险。
      
      有人说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比较好,但是我觉得什么事都要分情况讨论,我觉得用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期做过渡,似乎更加符合我个人的情况。
      十二、短暂的休闲时光
      
      我的调整期开始了,虽然是调整期,但是对我来说只是对下一个重大步骤的酝酿,这段时光是我20到30的青春时光最惬意的日子,暂时没有了自考的压力,也没有考研的紧迫感。我所要做的,就是把原来的弱项一一巩固,把考研的课程稳扎稳打的从基础抓起,有了这个漫长的缓冲段,我的生活变得悠闲起来。
      
      我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变化,只是学习内容变得单一起来,囫囵吞枣的强度也有所降低。英语原来只能保证一天1小时左右,现在可以有2到3个小时,我可以每天系统的安排数学、政治和两门专业课的学习,不再象自考那样匆忙。而且,我的工作岗位又回到了我比较喜欢的设计岗,简而言之,我的生活从一种野蛮状态逐渐过渡到文明细致,我很高兴。
      
      在我可以回头体会生活美好的时候,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姑娘,又回到我的生活中来,她的小宝宝已经一岁多了,很可爱的孩子。我不是一个胡来的人,我的道德准则不允许我有丝毫亵渎的冲动,我只是想说,如果不能得到一个人,就要学会去保持作朋友,尽管有时候是自己麻醉自己,但是最起码不会失足犯错误。
      
      我承认自己是个怯懦的人,同时在感情方面多少有点拿不起也放不下,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我曾经想过,也许会有更适合我的在前面等待着我,也许她并不适合我,而我只是因为得不到才觉得她最好。但是这没有什么用处。
      
      梦是最反映人的真实心理的,那更让我绝望,因为这几年我的梦里全都是她,她不漂亮也不高,也仅仅是个大专生,也没什么太大的上进心,喜欢做菜、织毛衣远远大于求知,但是我偏偏喜欢上了她,这真是我的宿命。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我已经差不多把她淡忘了,但是当我再次见到她的一瞬间,空气忽然变得透明,早晨的阳光如此灿烂,我就知道,我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既然如此,就让我在自己的幻觉中开展我的考研准备吧,也许没有谈情说爱来打搅我的计划,正是上帝的意思。
      按照我的初步打算,我对英语做了全面的强化,说到家英语是个体力劳动,是所有的科目中最不用动脑子的一门。很多人觉得英语很难,但是真的那么难吗?我感觉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触摸英语本身。
      
      英语和汉语是两个体系,文化的不同造成中国人感觉说英语相当地别扭,如果仅仅依靠各种试题和名目繁多的考研资料,除了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之外,一无用处。因此想要根本上提高英语的水平,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美国人来看,进入到英语的环境中去,这样的自我暗示,可能更有助于英语素养的提高,至于所谓习题,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不必太过刻意追求。
      
      还有一点我想提醒英语爱好者的就是,学习英语一定要把眼睛盯在英语原文教材上,不要过多的依赖国内“专家”的“秘笈”、“宝典”,因为我们学英语主要的目的,就是和外国人说话、看外国人的资料或者给外国人看自己的东西。我这些年来所仰仗的资料和方法并不太多,也许公布一下对感兴趣的朋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中级美语教程》、《高级美语教程》(必须全文背诵)
      2.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必须能够从头至尾复述,700多页,需要一定时间)
      3. 《中级美语听力》《高级美语听力》(虽然资料够老,但是比较经典)
      4. 《英语世界》(每一期必须能够背诵其中两篇以上原文,大部分可以不依赖翻译自主阅读)
      5. 每天坚持写英语日记(300词,力争半小时内完成,次日修改)
      6. 每天坚持拓展20个英语单词,短时强化对于单词的记忆十分重要。
      7. 每天坚持朗读英语1个小时(自己注意给自己纠正发音。良好的发音,对于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帮助)。
      8. 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要坚持做卡片,每天都能拿出来翻翻看看。
      
      我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诀窍给朋友们,因为英语在我眼里就是上述工作的不断重复,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可言。现在我已经放弃了部分习惯,主要是因为目前我的大部分工作都和英语打交道,书写几十页的英文说明和配图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英语也就退化成了我的一个工具。
      
      英语的系统性提高计划花费了我大约五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很值,因为一直到考试我都没有单独拿出时间来复习英语,只是做一些日常巩固工作即可,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应付数学、政治和专业课。
      
      专业课真的很简单吗?
      
      许多考研的朋友什么都过了,就是栽在专业课上,这在今年我们所成了一道风景。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如果说一个两个出了问题可能出于偶然,很多人出了问题,其中一定有必然的因素。分析一下他们的准备状态,我感觉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侥幸心理。
      
      侥幸永远都靠不住,自己最拿手的有可能恰恰是袭人不备的陷马坑,自己不注意的环节更有可能成为最难的一道坎。我们不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怎么有本钱轻视面前的困难呢?轻视困难在没有经历多少挫折的青年里面表现的比较突出,也许吃过大亏以后才会真正的成熟起来。
      
      说到专业课的准备,我认为没有必要从“难”的角度出发,应该更立足于“全面”、“基础”,把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点串起来,在全面清理外围难点之后,一定要把自己最不好掌握、最头疼的部分一口一口的吃掉,彻底的消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心百倍。我问过一个准备考研的朋友:
      “你觉得怎样?”
      “都复习了”
      “都掌握了吗?”
      “还行吧”
      不过看得出来他的底气并不太足,他的复习情况我很清楚,一个人的自信与否、是不是有求战欲望可以透过眼睛看出来,充分自信的人是具有感染力的,但是他没有,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的专业课复习在后来的考试中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处,一门考了96分,还算不错;另一门出了一个大错,考了88分,离我预计的95分差了7分,我原来的打算是专业课总分在190分,结果没有实现,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只能说没有拖我的后腿。
      
      政治临考再去准备晚不晚?
      
      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我就见过一个,几乎是过目不忘,但是我不是,我只能提前准备提前复习。如果考研的朋友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是特别有自信的话,我建议还是提前进入状态比较稳妥。
      
      我的政治是从头到尾准备了一年的时间,当然不是一直在学,但是每天坚持看一段时间对考试前的强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到了最后考试之前,我基本不再看书,只是把脑子里的东西翻一遍即可,毕竟知识不是孤立的,总有他的规律可寻。
      
      不过象专业课一样,我的政治考的也不好,只有区区64分,我只能总结为没有考试运,好在没有发挥失常。
      
      不过说实话,我对于这些唯物论、辨证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远远不能称之为哲学,在我还很幼稚的时候,我曾经当成至理名言看;现在对于人生已经有些体会,才感觉这些玩意只能算是方法论的一种,其哲理性实属一般,什么人生观、世界观根本谈不上。在追求原则和生命终极意义的社会,这种理论不会有市场。因此对于这些东西的丢弃,我并不感到可惜。
      
      虽然我的生活还算悠闲,但是悠闲的日子总不是太长,转眼到了2001年初,我的第二步计划到了关键阶段。
      十三、毕功于一役
      
      按照原来的计划,我要在2001年底进入完全的考试状态,和以往不同,我给了自己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没有考上的话,我打算彻底放弃,我想:如果三次机会都没有考中,上帝一定对我另有安排,或许会经营一家小公司,或许还会继续给人打工,但是我决定接受这种安排。
      
      在2001年的上半年,我的工作任务明显加重起来,设计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我还不想就这么把工作推到一边,把宝押在考研上。我边工作边调整,慢慢的把重心调整到考试上来。
      
      在这个阶段,我已经系统的把所有课程都重新巩固了一遍,即便是不进行考前强化,我觉得也能上线。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因为太多的事情告诉我:如果轻视困难,困难就会重视你自己;如果我们重视困难,困难会自己悄悄的溜走,不给你添任何麻烦。我还是决定在10月份后进行4个月的集中复习,换言之,我必须在下半年对工作和学习做个取舍。
      
      2001年的上半年很快就过去了,我自己也是在工作的疲惫中脱离出来,进入了考研状态。
      
      我在10月份国庆节的时候请了一个长假,当然不是以考研的名义,不过领导和我的关系还算是不错,默许了我的请假,至今我仍然十分感激他们对我的宽容,如果不是他们放我4个月的大假,我不会那么有信心的进入考场。
      
      我的考前准备开始了。
      
      我的考前准备是这样安排的:
      1. 10~11月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知识,数学要系统的通过习题进行强化,力争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起来,把薄弱环节压缩到10个以内;英语要把单词量稳定在8000~9000,每天定时朗读1.5个小时;
      2. 12月份是个关键月份,这个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把前面已经巩固的内容全面强化起来,尽可能的消灭各种暗礁和堡垒
      3. 1月份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进行考前模拟,让自己的状态完全进入到考试中去。
      
      这4个月的准备是记忆犹新的,我每天基本上需要学习10个小时以上,时间在我眼里已经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都有确定的安排,每一块都有确定的指标,计划表每天都压在玻璃板下面,时刻提醒着我下一步该干什么,上一步到底干错了什么。我的脑子全速运转,指挥着我把一本书换到另一本书上,周而复始的学习着枯燥的考试内容。
      
      每天早晨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计划,想完了计划就爬起来做我自己该做的事。在那个冬天里,由于长时间坐在桌子旁边,我居然在自己家里把脚冻得肿起来,妈妈只好让我穿着过时的老棉鞋,才没有继续肿下去。
      
      在准备进入到关键性的阶段,我的情绪出现了起伏,我想每个考过研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个经历。焦躁、痛苦、看不进去、想发怒但是又找不到对象,我这样的体验大约持续了一周多一点,才慢慢平息,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个耽误太多时间,我的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下去。
      转过年来进入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进行了大约4、5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不是不会就是会的也没有作对。我曾一度怀疑我自己的能力,但是后来我看看周围的备考者,似乎超过我的还没有几个,我才稍微有些释然,也许是自己吓唬自己吧?
      
      最后考试的时候到了,我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努力记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补救措施。这让我回想起我高考的时候,自己是怎么得意洋洋的进入考场、又是怎样失魂落魄的面对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的情景。我默默祈祷:“也许那确实是上帝的安排,能让我有更多的体会和经历,能让我回到考场,回到我喜爱的研究和学习的场所,我万分感激。希望自己能够把握住一切。”我想,是生活的紧张和挫折,让我学会了谦卑和达观,如果不是在社会上挣扎这么几年,我不会有这种体会。
      
      最后那三天是煎熬的三天,我的考试时间把握的还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失误,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觉得上线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当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的时候,太阳暖洋洋的罩在身上,我走路也有些轻飘飘的,什么也不想去想,什么也不想去做,城市也变得十分高远晴朗,生活的美丽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来了。

      十二、告别单位
      
      在考完试之后,我又回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多少知道我考研的事情,有的只是装装糊涂,比较熟的,就私下问问我得考试情况,我只能说“差不多”、“还凑合”之类的话,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自己心里却十分着急,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成绩能够及早的下来,也好知道下一步到底该怎么作才比较晚稳妥。
      
      我的成绩在3月份的时候下来了,不高:378分。
      
      我想如果正常发挥的话,我还可以再高10~20分,但是也只能如此,好在我报考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355分,我已经满足了。
      
      也许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工作了将近7年的单位的缘故,我多少有些伤感,尤其是要离开自己喜欢了7年却止步于一尺距离的姑娘,格外让我恋恋不舍。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我想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应该早就体会的出我对她的感情,虽然我们是那样的默契,可是谁也不想说破,谁也不想走出致命的一步,这是上帝的安排和宿命,我只能坦然接受。更何况她的丈夫是那么的爱她,视她做生命中的珍宝,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由于事前和单位领导沟通的比较好,在调档的时候没有怎么为难我,只用了两天就办完了。因为我的劳动合同是十年,还有三年才到期,人事部们的负责人格外体谅我的情况,在计算违约金的时候,按最低基本工资结算,只要了我1000多块钱。
      
      当我揣着厚厚的档案离开人事部的时候,天已经接近黄昏,郊外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一趟趟班车迎着夕阳,缓缓驶出了单位大门,我忽然觉得,原来曾经让我感到厌倦的工厂生涯,原来也是那么浪漫和多情,我年轻时的最爱、拼搏的激情、我的消沉和快乐,都要永远留在记忆里,伴随着我进入下一个人生的旅程。

      十三、平淡的硕士生活
      
      我听到过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用来形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再恰当不过:“我奋力推开了天堂的门,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我不敢说推开了天堂的门,但是大失所望确实不假。
      
      我所报考的院校在近年来的排名一直在国内15名以内,应该说是所不错的大学,久违的校园气氛让我激动了许久,我是一个校园情结很重的人,我曾经的愿望是:如果不是当学生,就在学校里教学生,或者做研究也可。现在盼望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我却感到兴奋不起来。
      先说说教学环境:
      
      在我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一直认为每个研究生都应当拥有自己的基本科研条件:一套桌椅、一台说得过去的电脑、一个能够接触到前沿理论的氛围,如果这个条件都不能满足的话,我无法想象招来研究生究竟有什么用处,除非目的就是圈钱。但是不幸的是,我们这所全国重点高校却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具备。硕士第一年基本上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一是没有自己的地方,二是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作,如果有的话,也基本都是一些杂活。除去个别财力比较雄厚的老板,大部分硕士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第一年。
      
      至于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硕士研究,也主要依赖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自觉性,虽然说硕士阶段是锻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阶段,但是连基本的引导和科研条件都不提供,总是强调学生的自身原因,总是不免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再说说我们的导师:
      
      如果说在硕士阶段里,什么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最大,那毫无疑问应当是老师的因素。很多学生都是在懵懵懂懂来到陌生的学校,又懵懵懂懂的选择了一个老师,最后稀里糊涂的毕了业。等一切都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在校园里又空走了一遭,又多吃了两年食堂无味的饭菜,又浪费了两年青春时光而已。学生有没有责任,我认为是有的,这同样也是中国教育的责任,但是最直接的责任者,我认为还在于导师是否尽到了他传道、授业的责任。至于“解惑”,我们只能笑笑说:更多的时候, 是老师需要我们给他“解惑”。
      
      客观的讲,我的导师应该是很热心的人,我之所以能上研究生,也多亏了他的帮忙,因为我的自考毕业证由于省自考办的拖沓,一直到2001年底还没办下来。这在我报考的时候造成了很大麻烦,好在我导师帮忙说情,才勉强同意报名,没有让我再轮空一年。很自然而然的,我在研究生期间仍然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尽管从业务水平上讲,我认为我应该还有更好的选择 。
      
      确切的说,我和我导师在科研上的沟通,是在毕业论文的答辩那一天进行的,在答辩之前的三年里他很忙,我也很忙,他一直不了解我到底做了什么。他在第一年给了我一个题目,这个题目非常宽泛,我在很长时间里面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下手,一直到研二暑假,我才有个大体的思路,然后匆匆凑成了一篇论文,好在没有耽误毕业。
      
      我的导师虽然不怎么管我,但是我还是非常感激他,因为他至少没有限制我什么。我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我的自由;在我需要时间的时候,只要是打过招呼,他会尽可能的安排别人去做;当遇到挣钱的好机会时,他会首先想到我,算算这几年的收支还颇有盈余;他生活的方式比较粗豪,和我还比较对味口;他对我的前程很关心,说过“读博士要到更好的地方,就不要在我这儿读”的话,而且在我的推荐表上极尽溢美之辞。因此尽管有一段时间,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但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很幸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52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我其他的同学,有的很幸运地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老师,有的就很惨,例如:
      
      同学甲:
      
      老师要求一天在实验室,不准干杂事,不准请假,专心致志给他挣钱,一时不在就打电话找人,如果稍有微辞,便以毕业相威胁,事实上,他确实有学生毕不了业。
      
      评价等级:惨。
      
      同学乙:
      
      老师不给课题,不让毕业,只让学生干活,一切费用自理,如果学生干不完就不给报销,手下博士3年不开题、6年不毕业有之;自掏腰包几千元给老师干活一分不报者有之。该老师大吼大叫是典型特征,一毛不拔是基本属性,不学无术是圈内共识,名言是“只要不吐血就给我干”。
      
      评价等级:惨不忍睹。
      
      其余的我就不想多说了,我只是想说,如果能够在硕士期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也能给自己以帮助和引导的老师,是学生莫大的福分。如果老师确实能力有限,不能提供你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和老师处理好私人关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自己学会寻找出路和对策,否则很可能在抱怨和空虚中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三年过渡期。
      
      对于那些遇人不殊的研究生朋友,我确实感到很遗憾,这种妄负师者尊称的人确实可恨,而且你们又格外不幸。
      
      如果还没有选定导师的,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的认个清楚,同时做好两手准备,避免一个老师落了空,掉到了谁也不想去的老师手里;已经落进去的,一定要忍耐一下,尽可能不耽误毕业为准,学会适应很难受的环境也是一种锻炼,希望你们能够度过这段黯淡的日子,吃一堑长一智,牢记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我第一年的硕士生活基本上就是本科教育的翻版,上课、泡图书馆、写作业,至于教材很多都是陈旧不堪、新瓶装旧酒的。闲暇时光挣了点小钱,大钱能挣,但是需要时间,我不想过多的分散来之不易的三年研究生阶段,就没有想太多,总之,很平淡的。
      十四、我以为我找到真爱了
      
      在心情暂时得以放松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27、8了,妈妈对于我婚姻的催促一天紧似一天。尽管我对于以前的那段感情无法忘怀,但是不管从那个角度讲,沉湎于过去的感情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何况自己已经脱离了她存在的环境,周围已经不再有她熟悉的气息,我想,也许我应该成个家了。
      
      过去有一个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女孩或明或暗的对我作出过表示,一度曾经被同学认为我们就是一对,但是我装聋作哑,以至于无疾而终。后来硕士期间又有一个女同学请我吃饭爬山等等,没有明说,但是我知道她的意思,同学们极力撮合,也因为我的毫不主动而失败,如此者种种。
      
      我当时只所以不去尝试,主要是因为我并没有感到爱情的触动,如果勉强自己踏入感情的禁地,可能最后受伤的是两个人,如果没有办法把握结局,我就不太敢开始,这是我的性格中很大的弱点,但是自己总是克服不了。
      
      当我流露出想要成家的愿望后,同学们忙起来了,亲朋好友调动很多的资源为我操持,尽管学业和自己的事情很忙,前前后后也有见了不少女孩子,我要特别的感激朋友们的好心,即便是最后没有成就缘分,我也特别珍视他们为我的幸福作出的努力。
      
      相亲的女孩子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都有,大部分交往都没有超过一两个月,有的见一面后便不再联系,有的就再见了几面后也没有了音信。有的我想再约,但是姑娘不同意;有的姑娘想再了解一下,但是我又没什么感觉,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说些比较明确的话让对方失望,总之,大多数情况是有缘无份。
      
      曾经有一个姑娘和我谈了较长一段时间,起初我的感觉很平淡,但是随着深入觉得姑娘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女孩,人很热心,很善良,年龄也相仿,但是一两个月后却感到自己进展不下去,仅仅停留在好感的程度上,但是姑娘却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进去,对我的热情和付出远远超过了我对她,最后我在她的爱情攻势下落荒而逃,至今让我愧疚在心。
      
      在整个相亲的过程中,我见到的所有女孩子都是很好的女孩子,不论是由于我的原因还是对方的原因没有在一起,我都很知足。对于曾经喜欢过我的姑娘,她们的知遇之恩我无以回报,只能默默祝福她们都有好的归宿。
      这时,一个姑娘偶然闯入了我的生活。
      
      她是我宿舍老大的师妹,比我要低一级,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印象并不是太深。只是感觉姑娘胖乎乎的,看上去很朴实的农村女孩。后来偶然的机会,她宿舍的同学想学一个专业方面的软件,周围又没有几个会的,不才我还粗知一二,就找到我希望能帮一下忙,我就答应了。
      
      最后的结果是她加了我的qq号,我们就这样熟悉起来。
      
      最初的交往是简单愉快的,我也没有什么企图,就是把她当成一个妹妹一样看待。如果彼此见面,就说几句笑话,逗得她哈哈大笑;或者教她一点做事的方法,尽可能的少走一些弯路。我当时已经不再奢望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一是因为她比我小4岁,二是我已经知道她也有男朋友,而且对她很不错。
      
      后来的事情发展很出乎意料,她的老师因为工作调动,在她第一年下学期就转到北京一个高校教书,她还没有熟悉过来就失去了老师的指导,这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姑娘来说打击很大,而且她这个方向已经没有合适的老师可以选择了。这意味着她必须一个人独立完成学业。
      我们后来的交往越来越深,已经不再限于说说笑话或者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做一些心理上的辅导,为她的迷茫提供个人的意见,话题越来越宽广深入,慢慢的我开始感觉到她在我的心目的位置已经无可替代。
      
      我思考了很久,也分析了我们之间的状况,我知道我现在面临最大的阻力是她已经有男朋友这个事实,而且她们的关系还说的过去。她的男朋友比她大两岁,在她本科时候相互认识并确定关系,说起来已经有一两年了,她的男朋友没有考上研究生,便到一家国有单位工作了。
      
      她说她对男朋友现在有点信心不足,因为在她最需要他的帮助和支撑的时候,却发现看不到他的信心和希望。她的男朋友老实、可靠但是却多少有些懦弱,但是可夸的是对她很专一,把她当作生活中的支柱,百依百顺。
      
      如果她们已经有了结婚或者订婚的事实,我压根不会想到涉足她们的生活,但是现在他们没有,他们还在不确定之中,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还有我可以确定的是,她是喜欢我的,我绝对有这个把握,我想了又想,最后决定试试。
      
      在长考之后,我给她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最后我告诉她: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起,我会象对待自己身体上的骨肉一样疼你爱你,筑一道高墙为你披风挡雨,让你不再有任何的委屈;
      
      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有苦有甜,也许我们将来可能面对很多很多的负累,我不会让你害怕;
      
      如果我们老了,了无牵挂,我就陪你回到你的家乡,买一所宅子,种地养花;
      
      只是,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等了一晚,没有她的回信。
      
      第二天,我收到她的消息:
      
      “我收到你的消息后我很感动,但是我只能说我们认识晚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害怕失去所有的朋友…..我的男朋友如果没有我,他什么都没有了,他对我很好,我不知道他失去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你没有我一样会活得很好……”
      
      最后她告诉我,“如果我能在20岁的时候遇到你,那该有多好,但是现在只能说对不起……”
      
      我想当时我的脸色一定是铁青的,虽然我已经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我自己竟会感到如此愠怒:为什么?为什么我总是晚了一步?为什么总是在我看到我喜欢的人的时候,命运总是把我们扯开,明明是我可以触手可及的幸福,但是却眼睁睁的看着她越滑越远,我不服!我决心再试一把!
      
      我没有继续让她为难,如果她毫不迟疑的和她男友说分手的话,她也许就不是我想要的姑娘了,我想也许给她一些时间,她会作个适当的权衡,作出关系她终身大事的决定。
      
      时间继续流逝,我继续给她我应尽的帮助,如果说一开始的帮助是出于热心,现在的帮助多少有些个人目的掺杂在里面,我不想再后悔下去,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我已经失去一次机会,我不想再失去一次。
      
      后来我又反复表白了两次,仍然遭到拒绝,但是可以看得出,她是那么喜欢听到我的声音,喜欢看到我的成功,我想,也许我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能抓住属于我的幸福。
      
      在我研三的秋天,她的男友因为工作不顺心,跳槽到沿海一家单位,转换环境的极不适应使得她男友变得比较敏感和神经质,这给处于课题瓶颈阶段的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一段时间,她几乎接近崩溃,转而向我寻求帮助。
      
      我曾经一直希望她们分手,但是当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我却只能收起自己龌龊的想法,转而开解她并希望她们能够共同度过难关。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但我觉得,如果她的决定是在客观压力下作出的,那未必就是我想要的;如果她们在平静和理智中作出抉择,那会更让我欢喜。
      
      但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当她慢慢自己学会自己把握自己的时候,她的理智告诉她,只有她的男朋友才是她最真实的选择,当一切迷茫消失后,她发现这个并不出色的男人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她后来对我说:
      
      “我只能说我感到很对不起你,我只能说我们认识太晚了,如果那一年认识的是你,人生该有多美好,造化弄人,有时我们只能是很无奈…….我们只能是朋友,虽然我那么担心你会在我的生活中消失……..生活这样对我,那是因为我没有福分……..他已经回到他原来的单位工作了,我们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了……这些天我不再扎辫子了,还烫了头发,呵呵,看上去老了好多……..”
      
      这时的我终于明白,我以为找到了真爱,却又是一个美丽的泡影,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模糊了一切,我知道,我等了这么多年爱情,爱情却从来没有等过我。
      
      十五、我决定考博
      
      自己的爱情再次受挫的时候,我的人生不免也陷入了低谷,这个低谷不是别人给的,是我自己心甘情愿跌落进去的,虽然自己早有准备,但是仍然摔得周身不适。我仍然一个人每天晚上孤独的在操场上跑圈,只有在跑道上挥洒更多的汗水,才能让我感到胸中的郁闷稍有平息,但是望着星空,我再想,我的生活该怎么进行下去呢?
      
      我在研究生开始阶段就制定了三个目标,首先是学业目标,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二是终身大事,这已经是泡汤了;第三就是要在这个阶段奠定事业的方向和基础,这一点也没有完成,因为客观环境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想要在科研事业上奠定方向,显然硕士阶段是不太够的,我开始萌生了考博的想法。
      
      对于考博,我又从各个方面做了长久的分析,毕竟这不是一个小事情,他关系到我在以后要做什么,人生的事业方向,可能也要在这次决定以后大致确定了,但是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自己的生涯却是我一开始就明确的,我想读个博士至少不是错误的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我还是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姐姐的态度是不支持我读,因为她觉得我“过得太累了,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就挺好”,妈妈的意见是“能不能成个家再去读啊”。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不能满足母亲这点小小的希望,但是如果将终身大事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匆匆决定,我还是下不了决心。最后我们全家的意见是:“如果想读就去读,但是千万不要太累,注意身体。”
      我终于决定考博了,那接下来考什么地方的博士呢?
      
      对于考博的选择,我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地方?报什么导师?
      
      首先我可以确定的是我基本上不会改变我的专业方向了。第一,我已经在机电领域做了已经十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果换个时髦专业也倒可以,但是以短击长,毕业的难度比较大;第二,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已经很喜欢我的专业,作为一个务实的科研工作者,这种兴趣是很难得的。
      
      其次是在什么地方读的问题。对我来说可以分为外地、本地两种选择:本省除了这所名不副实的“全国15强”已经没有好大学了,而我这个方向本校并不强,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于是选择外地;而在冬季招生的外地院校并不多,我把目标锁定在“上海”、“北京”两个地方。两地的院校都不错,但是上海离家太远,我担心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不能马上赶回来,而北京到家只有5个小时的路程,于是选择北京。
      
      那报什么导师呢?这个问题我费了很大思量。最后我托已经读博的师兄侧面多方打听,又仔细研究了各个导师的研究方向,终于决定报考一个年龄较大、在业内有较长科研背景的导师,这名导师在各方面的口碑都很好,对博士生很负责任,而且课题也比较丰富。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权衡,我得这个决定至少不会偏离目标太多。
      
      我给自己留的底线是必须是公费,如果自费我就不上了这个博士,我怕家里承担不起这个压力,因为我不知道这三四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得给家里留下能够应付一时的家底。
      
      经过长考,我的目标都已确定,于是我的工作开始围绕这个目标逐步展开。
      
      首先是请假的问题,我的硕士导师很开通,也很支持我的深造,痛快的给了我时间。
      
      其次是和所要报考的导师联系,为了有更大的把握,我决定到北京跑一趟,于是我在考试之前提前来到了北京。
      
      说来也巧,平时这位老师是不太好找的,但是那一次恰恰让我给碰上了。他对我的情况问的很仔细,虽然我颇有思想准备,还是被他问的汗流浃背,足足问了我有一两个钟头。尽管我有些窘迫,但是给他的印象还算不错,这让我在后来的面试获得了一些印象分。
      
      一切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于是我开始准备考试。
      十六、考上了,毕业了
      
      我的考博复习和我的考研复习没什么两样,只是强度低了许多,毕竟考博只是一种选择。如果不想作科研,大部分硕士也不愿在学校里耗上三年五载去拿一个并不吃香的博士学位,较好的英语基础可以让我比较从容,因此我只是拿出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学习考试课程,而且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时间足够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入冬的博士考试中,一切都很顺利,我的成绩在所报的课题组考生里面最高,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公费名额,一切都没什么悬念。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办办手续,作些常务性的工作,心里也就慢慢塌实下来。
      
      在整个过程中,家里人对我的信心是我最大的动力,她们是如此的相信我,对我的决定毫不怀疑的支持和牺牲,有什么能比家里的温暖更让我振奋的呢?我常常想,哪怕是明天一无所有,只要是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我觉得也很知足,因为她们就是我的全部世界。
      
      随着博士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我的论文也已撰写完毕,答辩是自己教研室老师组织的,大致性的走走过场,反正是没有过不去的,于是,我毕业了。
      
      当我就要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去北京继续我的学业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人生确实是一个“不如意者常八九”的过程,好在我早有准备,凡事只要不是最坏结果,就权当作成功了一半,唯有自己的感情问题横亘于胸,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结症所在,但是却始终不肯吃自己给自己开的药方,拿不起,也放不下。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最后我为她所能做的,就是把我课题中的一部分整理了一下,以她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为她硕士毕业扫清一道障碍,这是我能帮她的最后一个忙了。尽管我得不到她,也不想让自己一开始的诺言落空,毕竟我曾答应帮她完成学业,就算是善始善终吧。
      
      十七、转眼博士读了一年
      我的博士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因为一个项目的缘故,我比一般新入学的博士进入课题组都早,在刚刚拿到说是毕业证,就匆忙赶到北京一头扎进项目组开始了工作。
      来到了新环境,见到了新老师、新同学,一切都是新的。老师给我提供的条件让我感到很感激:最新的机器,免费的住宿,充裕的资金,以及对我放手的态度,我原本做好最差的打算,却没想到给我这么好的待遇。事实上,我觉得上帝这次又眷顾了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项目的进度比较紧张,在单位7年的工作经验大大的帮了我的忙,这恰恰是我这些热心的师弟妹们所欠缺的,正好让我补上。在这一年里,尽管遇到如此多的困难,在他们无私的帮助下,还是一点一点的进行了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这一年转眼就这样过去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想要说点什么的想法便再次蠢蠢欲动,但是要说点什么好呢?
      
      十八、我们最该珍惜什么
      经过这十年,我对人生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有很多朋友写了很多人生感言,都很深刻真切,让我受益非浅。至于我,既不算是什么成功人士,也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充其量只是一个在社会中正在摸爬的平凡小人物而已,教训多过经验,因此称为教训才更贴切一点。
      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的父亲去世的太早,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悲伤过去了,也就认同了父亲去世的这个事实。但是在社会上待得越久,对于父亲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
      平时忙起来也还觉不到什么,但是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会想起父亲,他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却没有机会看到儿子的进步,没有机会和我分享快乐。考上硕士的时候,我回家上坟,再也忍不住泪水,扑倒在父亲的坟前号啕大哭,抱在怀里的却只是一堆黄土蒿草,而不是梦里父亲温热熟悉的身体,这让我如何不痛断肝肠!
      有时我就想,人离开这个世界难道就真的没有了吗?说来也怪,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梦里父亲的样子也渐渐变老,有几次我在梦中抱着父亲哭着问“爸爸你这是怎么了,这么瘦了?”爸爸总是不说话,有的时候就冲我笑笑,让我在忐忑不安中忽然醒来,也让我有种很强烈的预感,也许爸爸就一直在我身边,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团聚,心情便略微好些。
      当我看到同年龄的朋友父母双全的时候,我非常羡慕,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幸福,是拿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得好好珍惜。听说有的朋友很多天才和父母联系,而关心的又多是要钱要物的事情,总是很替他们惋惜,他们不知道有很多时候,命运常常突如其来的急转直下,就再也没有机会尽孝了。
      我的所有就是我的家庭,同样我也是妈妈、姐姐的一切,世界很大却又很小,回头看看只有家人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现在每次妈妈和姐姐打不通我的电话,都会接二连三的打,唯恐我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一样,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只要是打不通,我就寝食难安,祈祷上帝眷顾我的家人,我们再也承受不起任何变故和打击了。
      如果说我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就是来北京读书这件事了,当时一鼓作气,现在却骑虎难下。 “父母在,不远游” 的古训,在我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父母年老的时候,儿女离得太远却是有很多不便。因此我要给所有大龄考生一点提醒,就是要多从父母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象我这样首尾难顾。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朋友知道我想说的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了,尽孝要从现在开始,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二十、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我已经上了很多年学了,接受到的教育五花八门。正规的学校教育接收过,自考也考了,在企业里还跟班接收工人师傅的训导,还有机会当了一两个月的民兵训练,我想,对于中国教育的还不致太片面。
      
      教育缺什么,我觉得最大的缺失就是人性的教育,简而言之,我们接受的教育很多是非人性的。这种机械化的教育可能会培养出技术天才、科学奇葩,唯独难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自省谦卑的品德。西方教育张扬个性的一面当然很值得学习,但是对他们追求原则的人生态度、承认软弱和痛苦、以及生而平等的普世怜悯却视而不见。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又再次落入唱歌、跳舞、参加无休止的竞赛、玩玩电脑这些物质化的指标,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吗?
      
      我们看看这样两类不同的学生:
      
      农村学生甲:
      
      家境困难,成绩优异。上学期间需要照顾多病的父亲,做完作业要喂四头猪,种家里的责任田以及烧火做饭,督导弟妹学习,放假期间还要去山上打石子挣学费,乡亲无不认为是懂事早熟的好孩子;缺点:没有见过电脑,不会弹琴作画,更没有参加什么才艺大赛,属于和现代生活略有隔离的一部分。
      
      城市学生乙:
      
      自幼见多识广,手机是新潮的牌子,电脑是最好的配置,会钢琴油画,还是学生干部,演讲逗唱很在行,深得老师喜欢,是个好苗子;缺点:自负,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舍我其谁?
      
      他们两个谁的素质更高呢?我认为他们都有很好的潜质,但是都有缺憾,如果按照某些硬性的指标,同学甲肯定是属于没有素质的,但是事实上我觉得甲更不容易,他身上的素质似乎更深刻内在,只是缺乏机会。
      
      在我们这种实用主义的、指标化社会的导引下,我如果是同学甲,又考到了北京这个埋葬淳朴的城市,可能会不平衡,会问老天为什么不公平,会觉得这个社会就是他妈的钱说了算,如果再愤世嫉俗,下一个马加爵就诞生了。
      
      我们讲了多少年的教育革命,到头来培养出了一群马加爵和白眼狼,以及没事就上网撒疯猎艳的享乐主义者。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让我们每个人学会谦卑,学会爱,学会怜悯,个性的张扬是建立在完全的人格基础上的,否则培养出来的实用主义者、虚无和投机分子。
      十九、成功是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我得说我不是个成功的人,对于寻求成功理念的人来说,我抱歉提供不了什么宝贵建议,只能谈谈自己对成功的看法。
      
      我原来是个非常崇拜方法论的人,一直对毛的哲学很感兴趣,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面认为是至理名言。但是真的如此吗?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渐渐对于这种实用色彩十分浓厚的思维产生了怀疑。
      
      当我从追求成功的亢奋中平静下来,才觉出人性以及生活的美是无法从矛盾论、斗争哲学中体现出来的,我在我们那个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却在硕士三年才真正体察到他的美,平凡中的美。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到老城区走走,欣赏夜色轻风下旧街老巷的风景,去教堂里面慢慢品尝悠扬和谐的唱诗,看看黝黑的泉水汩汩涌出时的隽永;也会到学校前面那座不太高的山上赏星望月,听一听呜呜山风滑过耳际的爽朗。这些在政治课本上找不到,在让人热血沸腾的成功学教材上找不到,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了,才会发现,上帝赐给了我们多么美妙的世界。
      
      当我们被实用主义堵塞了眼睛和心灵的时候,成功已经变成了一种数字的游戏,耗尽了所有沉湎其中的人的气力,而得到的兴奋却是如此短暂,接下来的又是长时间的迷茫,好在我自己正在渐渐苏醒。
      
      如果让我对成功下一个定义,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形容:你能感到生活的美吗?你能品尝到安静喜乐的感觉吗?你的幸福能和家庭的幸福能重合吗?如果不能,我觉得至少是有所欠缺的成功,需要我们心灵的慢慢调整。
      
      首先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我们自己的能力,这点我在国内就有这个信心,到了德国以后我的这个信心就更足了。因为我所接触的德国人、巴基斯坦人、西班牙人,应该说在智商上和我们处在同一档次,而且他们的思维更加直线化,遇到问题可能不如中国人脑子来的快,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一个优点,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科研本身的相关问题。
      
      第二,我们的科研方向、方法有没有问题?这方面我还没有完全考察清楚,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国内的科研方法还应该有更大的改进余地。我们的思路经过这么多年的刻板教育,多少有些狭窄,看问题往往是层面化的。
      
      例如,我们做的很多课题,如果是面向工程的,论文本身可能更像一个学术报告,而不能及时转化到更广泛的角度进行把握,后果就是,要么论文本身限制于一个很狭窄的领域,要么牵强附会,使得论文杂而不当,后面我有机会会专门进行论述。
      
      我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也曾经觉得这个项目可能做不出什么深度来,但是随着资料的进一步丰富,发现我还远远没有把其中的资源发掘出来,国内很多论文(垃圾论文除外,呵呵)往往仅仅局限于数据的堆砌,而数据本身和提出的理论依据缺乏必要的联系,结果也过于含混,虽然可能作了很多工作,但是他的可采用性并不强,因为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具体结果是什么,加之,国内的论文信誉确实不高,被引用的次数自然更少,宏观上讲,我们国内的大量科研工作往往就是在这些反复的重复验证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德国这边的情况实际上和我们在国内的有很大相似性,实际上他们的工作量有可能还不如我们大,他们的试验结果可能我们都曾经得到过,但是我们可能都忽略掉了,这边的工作很大的优点在于:我们当垃圾扔掉的东西却是他们的宝贝,我们当宝贝的东西有可能对方早已研究完毕很长时间,我们只是不熟悉走了弯路而已。
      
      例如,我们现在着重进行的机器自学习模式控制,在国内的时候,我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虽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殊为可惜。
      
      我们往往投入太大的精力挖了无数 的浅井,耗尽了太多的资源,却很少花时间考虑清楚方向、思路去创造性地挖一口深井。大量的985、863都在花里胡哨的ppt中消耗掉了,却没有真正多少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发掘出来,我们更多的还是到国际期刊上寻找创新点,而不是在国内这些文章中寻找,这多少有些苦涩。我们往往很信誓旦旦的说我们这是国际领先、国内独创等等,实际上很多都是在相互抄袭或者变一下外观,就成了所谓的新东西,看看代表水平的论文,却很肤浅,真正提取的可用之处并不多。
      
      在我这些天里,我看到的情况是:德国人过的比我们潇洒、过的比我们悠闲、付出的劳动力远不如我们中国人多,我一度很怀疑这样的效率这样的水平是怎么在二战废墟上重建的德意志。但是后来我相信我得到一个答案,尽管这个答案并不全面:
      
      1,德国人是讲规范的,这让他们很少走弯路,我们第一天就被嘱咐一定要制定规范,无论是我们交接他们的,还是他们交接我们的资料,如果没有规范,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做,可能这个人知道了,那个人不知道,换了人就要重新作,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制定规范,好处就是不论是谁,工作的结果往往是差不多的。而我们太依赖于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了,往往一个人除了问题,整个事情都要搭乱甚至崩溃。
      
      2,德国人更注重独创性,我们看到一个学生,他不太看别人做什么,他只注重自己在做什么,曾经一阵子很想完成关节反求动力学的研究,这个思路很有意思,因为方法已经很多了,他都不太注意搜集。如果换成是中国学生,我们会首先搜集大量的资料,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少走弯路,坏处就是限制住了自己。德国学生往往过于注重独创性,而在观察周围发展情况有所欠缺。我们很多学生往往受制于很多现有的理论或者数据,喜欢演绎。而这边的学生却更喜欢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干脆腾着不做,直到有了思路再做,因此,这边的学生如果是doctor,那么一定是酷爱研究的,如果他不酷爱研究,他肯定不会做博士。
      昨天和我们导师吃饭的时候,她给我们谈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人和德国人的思维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
      
      中国学生是聪明的,中国的博士很多也是聪明的,他们的能力不比外国学生差,甚至更好,但是为什么在学术上我们的博士达不到国外同等规模的院所毕业的博士呢?
      
      首先是视野太窄,不知道人家正在做什么,我们在国内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搜集论文和资料,但是国内自己的资料体系就不够完整,国外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在SCI、EI检索里面,但是中国的院校只能服务于SCI、EI检索,漏掉的论文何止千万!而且EI就很牛吗?不见得,我们过去曾经投过的国内一家杂志《***》,现在已经很滥了,但是全文EI检索,为什么?因为EI检索是收费的,杂志社交了更多的检索费用,EI自然乐享其成,但是他们的论文很多都是垃圾。
      在日本,我们领域毕业的博士就投在一本论文集上,这本论文集在任何索引都不见经传,但是仍然很有权威。
      其次,我们的博士还不够专心。我们的博士很聪明能干,但是脑子很杂,有的博士想着混个学位出去忽悠弄钱,有的博士想着出国镀金,有的博士无所事事,只等最后送礼闯关毕业。真正想做研究的博士往往也在芜杂的无关事务中熬尽了最后的热情,只剩下毕业的渴望。
      
      我们这些博导们都在做什么呢?德国那边的情况是:一个教授拥有两个博士职位,如果他们想做更多的科研工作,他们只能另想办法,因为博士置位工资是很高的,如果教授没有充分的把握,不会象国内那样大肆招收博士。同时,他们主要的工作仍然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如果他们想做生意做项目,可以,但是不能征用博士或者硕士,从制度上限制了教授对博士的使用权限。
      
      其次,我想再次谈谈我对于成功的看法,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因为他直接影响着我对于人生每一步的选择,也影响着我如何应对社会上数不清的诱惑,而这些诱惑,有的是好的,有的则对我们有害无益。
      
      在前面我看到了网友说真正的牛人是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科大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最后拿到高薪、高职以及高尚的生活。
      首先,我得说我见过的牛人不在少数:
      
      1. 我高中同学在美国上学、定居、教书的将近十几个,我的前后左右都是,就有一个在京都大学读完博士以后,回到清华教书;
      
      2. 在我们宿舍区一起长大的一个伙伴曾经是TOFLE亚洲区第一,参加过奥赛集训队,保送复旦,本科未结束便去哈佛读商科;
      
      3. 我的一个好友同样保送复旦,大二便是高级程序员,国家数学竞赛一等奖,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李群论,这个和我的领域有点相关;
      
      4. 我们临班有个牛人,曾经以全部功课平均成绩超过98分、四级、六级满分,GRE接近满分的令人胆寒的成绩去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5. 临班一个牛人曾经高一就获得省数学竞赛第三名,这个成绩足以让他保送清华北大;
      
      6. 我数学老师两个孩子都保送北大,其中老二高二参加高考就拔得状元;
      
      如果让我数数牛人,可能还会有很多,他们有的可能在科技前沿,有的从事基础研究,有的从事商业,在我眼里,他们都可称为有作为、让人欣赏的青年,他们的出类拔萃与他们的谦逊平和让我深深的为之佩服,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骄傲、蛮横、目空一切,例如:
      
      那个去普林斯顿大学的哥们,高二的时候悄悄的选择了山东大学,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他只是憨厚的说:“自己喜欢这个方向。”并不因为没有挂上清华北大的牌子而遗憾;
      
      搞李群论的那个好友从来都是憨憨的来,憨憨的走,他的业绩几乎都是我们偶尔从别人那里知道的,他几乎从来不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农家孩子一样的人,至今不变;
      
      那个去哈佛读书的女生给我们的感觉从来都是面带微笑、捎带一丝腼腆的邻家姑娘,尽管她的声名远近闻名。
      
      在我眼里,不论他们是否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还是一直在固守清贫,我都由衷的敬佩。我不否认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在让自己感到愉快且不妨碍他人,我也表示认同,尽管我不适合这种生活。
      
     我所感到不安的是,在我们现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这种以生活的奢华作为成功标准已经渐渐成为我们中国社会的惯例。如果你没有钱,那只能说明你笨,你无能,你活该如此。作为天赋予人的怜悯、互爱、对于弱者的管护,已经挤兑的越来越卑微和可笑。也许是自己出身比较卑微的原因,居家周围也多是下岗职工,总感觉这种扭曲的人生价值观总有一天会让我们这个社会崩溃掉。
      
      前面我对成功的定义也许有点粗糙模糊,让很多朋友误认为我可能是个消极避世的人,我承认我对金钱看得不是很重,但不代表我漠视金钱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只是不想让他成为我们生活的决定因素,因为一旦钱变成生活的主角,人性也难免会有扭曲的可能。
      
      我们现在的社会总是在逼迫我们一步不停的向钱看齐:上学要钱,看病要钱,养老要钱,早晨一睁眼就是欠钱,欠公交公司的,欠房地产商的,欠老板的,我们很不幸生活在这个环境下面,无法选择。我只是希望大家在社会上搏命的时候,变成钱的主人,而不是变成钱的奴隶,尽管这样很难,但是如果变成钱的奴隶,你会发现付出的代价更为高昂。
      
      我经常想,如果等我毕了业,我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呢?也许会选择一家公司、也许会去一个学校教书、也许会去一个研究所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世事发展变幻莫测,我不太想预测过于精确,以免影响自己目前的工作。但是有一点我需要权衡的就是将来的收入不能过少,毕竟家庭情况不太乐观,我还要统筹兼顾,也许以后自己手头宽裕了,我会再次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上来,但是现在还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我还要把收入作为重要考量。
      
      我对于固守清贫的人由衷地敬佩,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只能慢慢的扭转自己的处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52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我的感情教训
      
      说到我的感情,我就更加惭愧,因为那上面写满了失败,不仅让自己的生活不够完整,还让母亲操心受累,实在不孝之至。自己只能说说自己的教训,让更多的朋友不要走我的老路。
      
      我很大的一个缺点是恋旧,在生活中恋旧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在感情中恋旧就大错特错了,每次摆脱一段失败感情的困扰,都要耗费我很漫长痛苦的时间。这样可能有很多好机会、好姑娘都错过去了,等平静下来又是懊悔不已。
      
      第二,就是尽可能的不要与已经有所属的姑娘或者男人产生感情,即便是他们双方没结婚也不要去尝试,这让彼此都很累,而且到头来还很可能一场空。我自己已经饱受打击,不希望还会有悲剧发生。
      
      除此之外,我还主张在上大学的时候,如果学有余力,确实应该尝试一下爱情。尝试不等于泛滥,如果彼此抱着纯洁的目的相互接触,年轻的生命才会更完美,泡在书本里不见得会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一个现代青年,能够在感情漩涡中拿的起、放的下,是一种可贵的素质。但是我不具备。
      
      很多人问过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回头想想自己也很说不准。首先她们都不漂亮,第一个喜欢的女孩很矮,刚认识的时候瘦瘦的,后来变得胖了一些;后来上研究生认识的那个姑娘就有点胖乎乎、个子也比较高。如果说我对什么类型的姑娘有好感的话,我觉得,我对淳朴温和的姑娘总是觉得很亲切,我特别要提到的是,我有好感的姑娘基本都是农村姑娘,她们身上那种带有乡土气息的朴实,让我感觉格外舒服温暖。
      
      其次,我喜欢的人一定是我所熟悉的,一个陌生的美女对我来说,吸引力接近于零。虽然我渴望完美的、缘来无法挡的感情,但是我仍然会选择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伴侣。
      
      在我上硕士期间的那个姑娘告诉我已经不可能的时候,我告诉她:“
      在你拒绝我的时候,我感到很惶恐,对我来说,感情就像蟠桃园的果子,很长时间才会成熟一次,如果这次错过了,我不知道下一次爱情会在哪里,也许很快就会找到,也许很多年还沉浸在和你相处的美好感觉当中而无法自拔。我岁数已经不小了,从我十八岁成人到现在,感情仅仅萌发过两次,如果你不采摘我们的感情,我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几年,也许一晃又是中年人……”
      
      熟悉我笔名的可能都知道崔护《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我来说,我的感情就像诗里面描述的那样,如果认识了自己喜欢的人,哪怕是只有一面,我也会把玩回味一年的时间,这就是我的宿命。
      就在前些日子回家的时候,我想起应该到老邻居家拜访了一下,我们曾经是十几年的邻居,彼此相处得都很融洽。由于拆迁,他们的家已经搬得很远了,我也已经有较长时间没见过他们一家人,于是就带了一点礼物去了。
      虽然很长时间没见面,我们仍然感到十分亲切,聊着聊着就到了傍晚,邻居一定要留饭,我也只好客随主便,正好邻居家的小妹妹下班回家,我们也正好趁这个机会见见面,大家都很高兴。
      就在我见到这个已经两年没见面的邻家小妹时,我忽然感到是那样的可亲,多年来相处的一幕一幕都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八岁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到她上学时,我给她辅导功课;以及帮她升学报志愿等等。原来的小妹妹也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虽然不漂亮,但是多年的相处的气息,让我如此真切、温存难忘。
      晚上我当我起身回家的时候,邻居家的小妹执意要送我回去,说要顺便给“大姨”(也就是我母亲)问好,我们就一路上又回到了我的家。
      就在她告别下楼时,我忽然有一股冲动,就叫住了她,这次的表白是直截了当的,她听完我的表白后,低头喃喃的说:“为什么不早说呢?哪怕是一年前说也好啊…..”
      原来现在她正在谈着一个男朋友,尽管不很出色,但是对她却是关怀备至,而且是在苦苦等了她两年后才得到她的感情,而且可能年底就要订婚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很悲哀,我告诉她:“希望你能想想,我不想让你为难,但是我做决定都是很认真谨慎的。”
      她仍旧是喃喃的说:“这不是让我左右为难吗……你也太谨慎了吧…..”
      我告诉她我还要在家呆一段日子,如果她一时难做决定,也不用着急,她点头答应了,但是我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忽然感到这次我又错过了。
      我妈妈告诉我,一直有个退伍的小伙子在追她,前几年小伙子的工作也不稳定,她父母都不太同意,但是这个小伙子人也是很爽朗,对她却是极好。去年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因为认识很久了,她们的感情进展很快。
      过了四五天,她终于通过短信给我回复:
      “哥哥,你说过的事情我也曾经考虑过,但是当时我们都没用勇气提起,你说的实在是太晚了,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坎坷才在一起,很不容易,不可能分开了,希望你体谅。我们还是象以前那样做好兄妹吧。”
      我在以前也想过我们之间是否有可能在一起的问题,但是一个原因是总觉得她还是个孩子:我工作的时候她还是初中生;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前些年沉湎于对别的姑娘的幻想当中,无暇顾及其他女孩;还有一个原因则很自私:那时的我总认为自己“当存鸿鹄志”,不安心于家乡一隅之地,对于她多少有些优越感,结果又错过一次好姻缘。
      当我调整心态开始回头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人会原地等着你,这个教训,希望每个人都要汲取。
      
       在写完这篇文章后,很多热心的朋友与我联系,给了我很大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动不已。原本想就此罢笔不再继续下去,现在觉得如果能够引起更多朋友的共鸣,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关注到自考生、中国的博士教育、个人责任、乃至感情经历等各个方面,或许更好一点。因此我想就一些自己正在关心的问题,进一步的谈谈我的想法,如果有不同的见解,同样欢迎参与进来,朋友勿论多寡,交情不言先后,如果能够贡献一个小小的平台供大家讨论之用,我觉得更有价值。
      
       首先,我回答一下“就是不想当医生”的一个疑问:就是自考生考研是否有明文限制的问题,我想很多自考生都可能有同样的问题。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哪所大学明文限制自考生报考研究生,包括北大、清华都没有明确的将自考生拒之门外,尽管他们很不情愿,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就某些具体专业来讲,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例如,我的硕士院校就明确规定“同等学历”不得报考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自考毕业文凭恰恰属于“同等学历”范围。因此自考生不能掉以轻心,仔细打听清楚自己所报专业是否允许报考,避免大意之下,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却南辕北辙。
      
       我要着重提出的一点是,目前硕士招生规则正在向招生院校和导师倾斜,因此院校和导师的因素越来越大,他们对于自考生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考生是否录取。坦率的讲,就整体层面讲,自考生群体与正规在校生竞争中不占任何优势,毕竟在校生受到的学术训练远比自考生更加严格科学,这是不争的事实,自考生也无需回避。因此,我觉得执着于争辩自考生与在校生孰优孰劣对于自考生本身并无益处,尤其是渴望进一步深造的自考毕业生,应该找对方向,着力向青睐的导师或者实验室展示自己的能力,及早消除他们对于自考生的偏见,是我们脱颖而出的法门。
      
       实际上需要承受偏见的不仅仅是自考生,很多院校都很偏爱自己本校的学生,对于外来的考生,不论是自考生还是在校生,都会以更挑剔的眼光审视。因此自考生也勿须自艾自怜,毕竟不幸的人还是有不少,我们只要专注于自己的问题所在即可。
      
       在很多情况下,竞争是克己制胜的过程,而不是克敌制胜的过程。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自考生注意的是,大多数院校在分配公费名额的政策上都习惯于把自考生放在最后予以考虑,自考考验者应当格外注意,有个思想准备。
      我们应当怎么样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不同的
      
      。比如我喜欢作一些比较专心和安静的科研工作,但是这种生活会比较枯燥,可能很多人
      
      不太喜欢这样。对于那些组织和号召能力比较强的朋友,我觉得例如经商、管理能够更好
      
      的发挥他的才能,因此,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一定要认识清楚,最
      
      需要避免的就是以己之短与别人的长处相竞争。我在一开始的职业生涯中,曾经犯过这样
      
      的错误,好在醒悟的不是太晚。
      
       还有一个因素需要我们重视,就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我们自己所喜欢的,前
      
      几天和西城朋友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颇有同感。周末我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编着程序,
      
      秋风吹动窗帘,阳光柔和的洒在桌面上,喇叭里回响着悠扬的音乐。我忽然觉得,这就是
      
      我需要的生活,不需要太嘈杂,也不需要浮躁,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和解决我热衷的问题。
      
      这种简单而直接的生活就是属于我的。
      
       前天晚上我和实验室的师弟妹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对我读博士不太理解,因
      
      为他们觉得,凭借七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英语口语,硕士毕业时找个不错的、薪水
      
      还说的过去的职位应该不是太难。但是我不后悔我自己的选择,除了离家太远照顾不便以
      
      外,我觉得周围的一切都符合我的要求,因为能够专心的做事一向是我的追求。
      
       但是目前,选择生活的自由还不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握,一部分的原因来自社会,目前
      
      社会上对于钱的看重,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钱搏命。我完全认同对于
      
      财富的追求,因为我觉得一种积极和健康的财富观,对于社会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
      
      所不能接受的,只是一种唯钱是举的赚钱观点,不少的朋友都持很现实的观点:那就是这
      
      个世界钱说了算:如果年薪10万,那是毛毛雨;年薪30万,只能是还凑合;50万才算是拿
      
      得出手,说得出口;如果自己拥有一家公司,日进斗金,哇塞!这才是成功的标杆。如果
      
      一个人有天大的学问,做了不凡的成绩,如果没有一份闪闪发光的薪水,那只能说明他很
      
      失败,因为这年头,没钱的永远都是孙子。
      
       我不能说这种极端的看法有什么特别的不对,如果这种对收入的执着追求并不影响
      
      其他人的生活,我觉得也无可厚非,更何况现在贫富极不平衡的社会现实下,这种追求更
      
      有合理的解释。但是我要说,这种金钱观很容易让人走向一种迷途,也可能会影响人生道
      
      路上的很多关键性的判断,如果能够把对物质的追求下放到自己更重要的、用钱买不到的
      
      东西后面,或许以后后悔的决定会更少一点。
      
      
      
       有的时候,我也是很感叹钱在生活中的影响力,但是如果我们不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
      
      钱上面,我们也会发现钱的影响力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由于参加工作多年,已经在工作中养成了“抢工期”的工作习惯,主要的原因出于两点:
      
      一是为可能出现的问题预留时间,避免出现问题造成工期的拖延。事实上有些问题我们事前根本想不到,但是一旦出现以后就束手无策,我确实不想在德国人面前丢脸,丧失中国人的信誉;
      
      二是出于费用的考虑,时间越短费用自然越低。这次我们来德国本来是预留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还是颇为担心,因为不知道设备在海上颠簸了一个月,会不会出现什么故障。因此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到了目的地后,就和甲方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在周末配合加班,但是不想被甲方一口回绝。这在国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乙方要求加班是甲方求之不得的事,这让我很感意外。后来经过了解,这是德国的一贯规矩,不是针对我们,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1、德国对劳动保护规定十分严格,周末休息是法定权利,作为甲方如果要求乙方加班,必须给出理由并且加付相当的补偿,否则很有可能被起诉,尽管我们不要求加班费,甲方却不敢不给,因此甲方不太想造成麻烦,这种对弱者“霸道”的保护,是在国内无法接触的。
      2、我虽然有多年的设备设计调试经验,自身水平也得到了认可,但是却没有德国认可的资格证书,严格的说,还没有资格在德国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但是中国不属于欧盟国家,如果不出事的话,大家还能皆大欢喜,如果一旦出事就说不清楚。如果在加班期间出事,甲方有可能会吃大官司。我们雇主辛苦奋斗多年的终身教授也极有可能丢的一干二净。他对我们的要求是:不要太快,千万注意安全!
      在德国的设备调试很顺利,我们原本两个月的工期,实际上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进展情况超过了我最乐观的估计,剩下的时间就是给德国人讲设备的使用和交接说明,这次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德国人,让我们有一次开了眼界:
      
      德国人的工作态度主要是通过看他们造的设备知道的,但是近距离交流我们才发现,他们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甚至说有些笨。对方一直在叮嘱:他们一般只了解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太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而我们一般是作一个系统出来,人人都是万金油。因此讲的一定要慢,不要太快,太快他们接受不了。
      
      事实上,我们确实发现了上述的现象:德国人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应该说相当的精通,一个40、50多岁的老程序员仍然会很高兴的编他喜欢的程序,但是给他讲一点硬件就很麻烦,看到他昏昏欲睡的样子很不忍心,只能每天讲一两小时就停下来,有时候自己都很疑惑:世界工业强国德国到底是怎么崛起的呢?
      
      我们在国内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是盗版的,有时候多少是被逼无奈,因为没有人会为你配一套动辄几十万的专用软件,实验室更不会。我希望这种现象早点改变,因为使用盗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盗窃行为,这在德国已经形成常识。我们用的设备开发环境基本都是盗版的,当德国学生知道后大惊失色,深恐会吃官司。在我同事的安慰下才继续学习下去。说实话,我对这个德国学生下意识的害怕感到很羡慕,因为这种对不法事情反射式的躲避是一个法制社会应有之义,我们对于不正常的事情习以为常反而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才对。


    作者:都城南庄 回复日期:2007-2-13 12:46:36 
     
     
      在我们到德国后,住的公寓附近就挖了一条沟,这条沟做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只是看到周围圈了一道栅栏和警示牌。在我们离开德国的时候,也没有看到这条沟有什么变化,只是偶尔会有一两个人在下面出出进进,但是就是这样一条沟,在国内的话,也就几天就可以摆平的,但是德国人有口皆碑的高效率,为什么还摆不平呢?
      
      但是我还要提一句:我在德国一个来月的时间,就没有发现几条像国内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开膛破肚的沟。作为导游的师兄提到这一点,德国每个工程周期可能都比较长,但是基本都不会返工。我们附近的一座办公楼用了一二百年(楼前有个说明牌),上面的雕塑部分已经风化的很模糊了,但是还在用,用的还不错,这种在国内已经当成文物保护起来的建筑在德国处处可见,不同的是,他们还在承担着他们的使用功能,而不像国内那些古建筑一样圈禁起来只能远远观看。
      
      我在德国还发现这样一种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那就是挖沟的也很专业。这种专业化的社会协作,是我们应当很好借鉴的经验。马路上两个挖沟工人的工作状态,已经超出我们对于建筑民工的通常印象:他们有些会穿着很干净的工作服,一个开着玩具一样的袖珍铲斗在前面挖土,另一个在后面负责平整,每隔两小时会停下来喝杯咖啡,甚至可以洗洗澡凉快凉快,一到点就会开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工作车呼啸而去,这种工作更像是享受。
      
      看到这么多朋友关注这篇文章,我感到很高兴,不过今天还有更高兴的事:
      
      寄居在我宿舍里的小弟今天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offer,对方每月提供2000美元的资助让他攻读图像处理方面的硕士学位,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深造机会,当然也是他自身的实力获得对方教授的青睐。我们年龄虽然相差比较大,但是之间的关系却很融洽,可能是性格上还是有些相似的缘故,短短几个月就成了铁哥们。作为老大哥,我也为之兴奋不已。
      
      小家伙在科研方面极具天分,在前些日子刚刚在顶级会议上通过了一篇关于图像处理跟踪的SCI文章,同时还是国际数学建模大赛的特等奖获得者,作为一名大四的本科生,殊为难得,但是颇为讽刺的是,他却在本校的研究生报送面试中被刷下马来,大概是因为他的总评成绩排名还不是很靠前。我感觉我们考核学生的标准确实很有问题,如果总是把优秀的人才推到国外去,对我们自身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损失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不论怎么说,我走了太多的弯路,所以对于优秀的弟弟妹妹,如果不能获得与之相称的发展机会,总感到很郁闷,这些天一直为他担着心,因为他一直没时间复习考研科目,研究生考试也没参加,如果申请不成功,本科毕业就只能到微软研究院作一两年的实习生。现在总算是有了不错的结果,我的心情也很畅快。
      这位小弟的父亲是我原来硕士学校的一位老师,因为无法忍受自己本宿舍的舍友不分昼夜的看球和打游戏,就联系到我这里来住些日子,正好我也有地方,就欣然接受的这位老弟。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彼此都感到收获很大,我更多的是在处理事情和工程上对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他则在专业知识尤其是场景分类、统计数学方面对我帮助颇大。小家伙是一个很好学的人,自动化所、本校的学术会议几乎次次不拉,看得论文数量比我还要多一些,应该说是个难得的科研苗子,这次被本校剔出来却被普林斯顿录取,确实有些黑色幽默。不过能够去图灵奖、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的地方深造,应该说是上帝的有意安排。
      
      这也让我十分感慨,因为课题的需要,我经常和在费城作研究员的师兄交流意见,他也提到过:我们实验室的师兄弟的实力,不比任何美国实验室的实力差,但是他自己也提到另一点:那就是科研热情已经不能和美国的同事们相比了。
      
      对于科研本身缺乏热情对于搞研究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漫长的研究生涯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前人没有经历的困难和蹊跷的问题,我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时间去思考一个点,如果没有热情,谁去会长年累月的关注一个国际上很少有人知道的点呢?但是我们教育问题上,恰恰要命的就是不断地考验和消磨学生学习的热情,无休止的考试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最后让师弟们像逃难一样逃离校园奔向社会。我不是说在社会上没有我们的天地,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一批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人从事枯燥的科研基础工作,所有的灿烂泡沫都是沙上筑塔,到关键时候,只要发达国家抽走核心的东西,一切都会轰然消散。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于做一些表面上时髦的工作,对于实质性、基础性的难点,则是悄悄的绕过去,然后继续重复性的浪费着国家的资金,说实话,我只能是很痛心。
      
      不论怎么说,今天总是值得高兴的一天,希望大家和我能一起为小老弟将来的学业有成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7-3-9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真的有所收获,可要看完,真的也要耐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7-3-9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7-3-10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7-3-12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基本看完,顶之,有些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7-3-12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7-3-13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7-3-13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08-9-7 08:14: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的确很长,看完后也是收益非浅的,确实现在中国的教育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却不得不去受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9-13 17:50:38 | 只看该作者
    现阶段的我看完全篇好有感触,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